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第124章 蔡琰授课

史载:

公元197年,曹操率众讨伐张绣,张绣投降。

人妻曹老毛病发作,霸占了张济的遗孀邹氏。

张绣认为,自己连个婶娘都守不住,传出去是奇耻大辱。

于是,在贾诩的献计之下,突然发起叛乱。

一战之下,张绣击溃了曹军。

曹操不但士兵和物资损失极大,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等,都被张绣所杀!

也就是说,引起那一战的关键人物——邹氏雪莲,已经提前引发了另外一场动乱。

如果他不出面,董卓与丁原,说不定很快就会干起来!

正史上,丁原就是被董卓阴死的!

史学家们大都以为,董卓是为了谋夺丁原的士兵,这才做下了这件事。

但是此时,赵云却有了另外的猜想。

不出意料的话,因为董卓一直赖在并州不走,丁原与董卓就有矛盾了。

又因丁栋与张济争夺邹氏,丁原与董卓,早就对抗了一回,正式变成了仇人。

因此,在有机会弄死对方的时候,他们谁都不会手软。

当赵云收回思绪以后,就暗自有些皱眉。

根据城中百姓们的说法,目前,张济把丁栋等人,全都关在县衙大牢里面。

看样子,这是故意要把事情闹大。

不出意外的话,到了此时,双方当事人背后的董卓与丁原,都已经知晓了情况,准备开始斗法了!

一方是统兵两万的前将军。

一方是统管一州所有军民的封壃大吏。

谁胜谁败,还真不太好说。

但是,夹在双方之间的彭典、热丹木子、邹雪莲等,全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卒子。

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赵云很快就作了决定。

救人!

他是体制以外的人。

甚至可以说,他现在已经站在朝廷和世家豪族的对立面。

与迎接蔡琰那阵子相比,他的底气已经足了许多。

别人斗不斗法,他不关心。

但是,谁敢动他的人,坏他的事,他就对谁不客气。

赵云要了个房间,与众人交待了一番。

众人四散而去,各自打听消息去了。

此时已是傍晚。

行进了一天的赵家军大队伍,也已停了下来。

有人扎营,有人做饭,有人巡逻,有人喂养牲畜,一切井井有条。

蔡琰寻了一块比较平整的空地,让治安队的士兵帮忙铲去积雪,再铺上苇席。

旁边,早已站着一百名孩子。

这些孩子有男有女,全是蔡琰在白天时选出来的。

中午短暂休息的时候,蔡琰就对这些孩子说过,晚上将会给他们上课。

于是,晚上刚一扎营,孩子们就全都跑来了。

见一切准备就绪,蔡琰便脱去鞋子走上苇席,又对孩子们道:“都进来吧,依照高矮顺序坐下。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孩子们也都脱去鞋子,默然走上苇席,挨挨挤挤地坐下。

在这个时代,学习知识的权力,类似于一种特权。

通常来说,只有富贵人家,才有学习知识的机会。

最低程度,也要是寒门庶族之中,被公认为非常聪明的那种孩子,才能学习知识。

郭嘉、徐庶,都是这一类。

因为,教书先生的待遇太高,书籍和纸笔也太过昂贵。

小门小户,根本承担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