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支持科举改革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压倒了世家大族的反对声。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却也无可奈何。
眼看科举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洛阳城内,来自各地的考生,也开始陆续赶来.....洛阳城,汉帝国的千年古都,此刻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来自各地的考生,怀揣着梦想和抱负,如同百川归海般涌入这座城市。他们中有饱读诗书的儒生,有精通算术的商贾子弟,还有身怀绝技的江湖奇人,都渴望在科举考试中一展才华,改变自己的命运。
考试地点设在洛阳城外的皇家园林,占地广阔,楼阁亭台,尽显皇家气派。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刘协下令,所有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搜查,以防止作弊行为的发生。
考场内,气氛庄严肃穆,考生们个个屏息凝神,奋笔疾书。刘协身着便服,头戴斗笠,在卢植和王允的陪同下,微服巡视考场。他仔细观察着每一位考生,希望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大汉未来的希望。
“陛下,你看那位考生,”卢植指着一位正在奋笔疾书的年轻人,低声说道,“他叫王粲,字仲山,年仅二十,却已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刘协顺着卢植的目光看去,只见那王粲,眉清目秀,气宇轩昂,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已写满了好几张考卷。
“好,好一个少年英才!”刘协忍不住赞叹道,心中暗自记下了这个名字。
考试结束后,刘协亲自参与了阅卷工作。他仔细阅读每一份考卷,认真评判每一位考生的优劣。经过层层筛选,最终,一百名成绩优异者,脱颖而出,被授予了不同的官职。
当新科进士们身穿官服,齐聚在皇宫大殿上,准备接受刘协的召见时,他们都不禁激动万分,多年寒窗苦读,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荣耀。
“诸位爱卿,”刘协看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希望,“你们都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材,朕希望你们能够忠君爱国,为国效力,为百姓谋福祉!”
“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新科进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整个大殿……新科进士们神情激昂,他们双手抱拳,向着刘协深深鞠躬,齐声宣誓:“臣等必将忠于陛下,忠于大汉,为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刘协的敬佩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知道,他们的人生轨迹已经因为这场科举考试而发生了改变,他们将成为刘协改革的中坚力量。
刘协看着眼前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欣慰地点了点头。他深知人才是治国之本,而科举改革正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储备人才的关键一步。他相信,这些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必将为大汉王朝的复兴注入新的活力。
科举改革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批批有能力、有抱负的新面孔出现在朝堂之上,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拥有不同的背景,但都怀着相同的理想——为大汉王朝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年轻的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郎,他思维敏捷,才华出众,在处理政务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出身寒门的诸葛均被提拔为御史中丞,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在整顿吏治、打击贪腐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还有来自荆州的庞统,才思敏捷,学识渊博,被刘协任命为太傅,负责教育。
这些新人的加入,为原本暮气沉沉的朝堂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也让刘协看到了大汉复兴的希望。他深知,要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必须团结一批有才之士,而如今的大汉在他的带领下正一步一步走向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