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李朝使臣站出来趁着向胤禛敬酒的时候,问出了大家都想知道的那个问题:“上皇功高德厚,小臣们敬仰万分。只是不知白日里那五彩的火炮,有什么说头没有?还望上皇不吝赐教,好让小臣们长长见识。”
李朝使臣们一开口,别的国家瞬间跟上,能被派来大清出使的人也不都是傻子,使臣团里总有眼光独到之人,自然看得清楚那五彩的火炮跟以往他们见识过的都有所不同,更有甚者,直接将之前准噶尔被灭一事跟火炮联系起来,内心的复杂可想而知。
至于欧洲各国,几百年来战争不断,火器的发展也早就领先大清不知道多少倍,而且他们从前得到的消息是大清自立国之后,便搁置了火器的发展,但从跟西班牙、葡萄牙交锋的事情上来看,大清似乎又重新捡起了火器的发展,且进展迅速,让他们都难以讨到什么好处了。
可偏偏,不管是从海上还是陆地来算,大清距离欧洲本土距离太过遥远,根本不具备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条件,所以不少欧洲国家都只把大清当做一个非常适合的贸易对象,并没有进一步的想法。
只是,英吉利在印度有东印度公司,且基本控制住了印度近三分之一的领土,虽然他们不看重跟大清之间的贸易,可印度有大清这样一个强盛的邻国,也不是他们长远利益所在,因此,他们倒是想通过别的办法来削弱大清的国力,最好能让大清也变成跟印度一样的傀儡。
然而,此时的大清跟历史上闭关锁国的大清可不一样,准噶尔一战不仅扩充了大清的领土面积,更是让大清重新捡起了从西域通向中东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同时还让大清见识到了对外贸易的种种好处。
作为一个天生的天朝上国来说,大清绝无可能成为印度那样的地方。
胤禛端坐其上,看着各国使臣们一脸殷切的模样,又想到血滴子收集上来的,关于欧洲各国和南亚各国的资料,内心呵呵,面上却如沐春风一般。
“我大清从马背上和炮火中取得了这天下权柄,自然要继续将这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全赖我大清子民的聪明才智,这火炮才会越来越好用啊。”
各国使臣只觉得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偏偏只能表达出喜悦和赞叹来,一个个笑得开怀,内里却纷纷问候起长辈来。
至于大清的朝臣,哪怕明里暗里反对过对别国用兵、占领别国土地之人,此刻也都看着使臣们憋屈至极的扭曲脸色,笑得十分开怀。
尤其是汉臣们,哪怕他们再是迂腐,这万国来朝的大场面,也是他们毕生所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