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二年,春。
前面说了胤禛身体好,所以退位一事并不能像先帝退位于他一样简单行事,他们父子俩在朝臣的配合下三请三让的流程足足走了九个多月,哪怕这退位大典并弘晔的登基大典仪式从二十一年春就确定了下来。
这个事儿真的就是走个流程,二十一年的时候,大清就向众多属国和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城邦下发了国书,虽然没有邀请他们前来观礼,但架不住属国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机会巴结金主爸爸啊,所以属国们要死要活非要来,这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也想趁机加深跟大清的联系。
所以,最终东南亚各国和地区连自家继承人都直接派出来了,朝鲜、倭国、琉球这样的属国更是派出了天团还携带重礼,至于跟大清展开了贸易的英吉利、法兰西、奥地利、西班牙和印度等国,也都派出了拿得出手的实权官员和权贵递交了国书。
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先前他们私自占领了广东的两处澳口,直亲王还健在的时候就趁着训练水师的时候将这些领土收回,可这两国竟然恬不知耻地说那两处地方是他们自己打下来的,就是他们的领土了,英吉利还曾借着东印度公司的便利从中斡旋。
可直亲王是个武夫啊,既然那是大清的底盘,就容不下其他任何人染指,所以当时只留下了想两面讨好从中牟利的英吉利人,至于什么别的国家的人,统统扔进海里喂了鱼。转头直亲王又上书朝廷直接切断了西方各国跟倭国的贸易路线,英吉利等国转头就把所谓的西班牙、葡萄牙给收拾了,大清都没有再次出手的机会。
然后胤禛大怒,下令全国不许建造任何类似于教堂的建筑,并且驱逐传教士,大清境内,只能留存外国商人,且他们只能居住在大清负责修建的类似于大使馆一样的地方,且由他们自己出钱,主权和使用权都归于大清。
至于什么那地方既然让他们住了,且还花了钱的,就是他们的自己的了,连大清朝廷都不能干涉什么的,那纯粹是无稽之谈,大清境内就没有那样的地方!
而蒙古因为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成功将四十九部,凑了个整变成了五十部,大清常设的理藩院便是专门用来跟他们打交道的。而这些年随着羊毛生意越做越大,蒙古五十部跟朝廷的关系也越发紧密,蒙古王爷们以大清自己人自居,所以进京之后,那嚣张的姿态力压各国和地区,可是给朝廷省了不少事儿。
年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使”们抵达京城,宗室和朝廷人人都忙得脚不沾地不说,因为很多事情都没有前例可依,但若是新拿出例子来,又必须合规,哪怕没有上朝的黛玉都觉得头疼。
当然,最大的争议在于,西方各国“大使”不止自己来了,还带了家中老妻,宁亲王等出使过西方各国的亲王亲口确定,西方的女人也能跟男人一样亲自在场见证任何国家大事,所以如何安排这些人观礼,无端变成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但让大清诰命夫人们参与观礼也并非没有任何可讨论的地方,毕竟这一次大典除了胤禛退位,还有弘晔登基,顺便还要册封杨氏为皇后。
既然皇后的封后大典也一并在其中了,内外命妇们便都要在场才好。
可是呢,既然要顺便祭天,那女眷就只能有皇后在场,哪怕是太子妃呢也没资格一起去,所以这内外命妇的,就更加没有资格了。
所以,朝臣们吵成了一团,谁也没敢说黛玉这个皇后不能跟着去,也算是黛玉唯一的安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