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明

第七十四章

但在场群臣都没想到的是,在刘瑾宣读的漫长圣旨中,不单单李东阳是为严嵩打掩护的,严嵩这个事件中心之人,也是为王资打掩护的。

在圣旨上王资也被正德皇帝连升三四级,从锦衣卫校尉直接提拔为了锦衣卫百户,

成为锦衣卫百户的王资,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同府负责推广《田均役》的钦差官员。

在刘瑾宣读的圣旨中,所有被点到的官员都要尽快从京师出发,前往大明各地着手主持当地的《田均役》推行,

为了保证《田均役》能顺利推广,所有负责推行《田均役》的官员都能依靠锦衣卫与正德皇帝直接联络,

当地若有抵制《田均役》的不法分子,这些钦差大臣有跳过当地父母官用锦衣卫对这些不法分子先斩后奏的特权。

正德皇帝这次早朝还是像昨日大朝一样,让刘瑾宣读完圣旨后,就大手一挥离开了奉天门早朝现场,

离开了奉天门回到乾清宫的正德皇帝,根本台下群臣与自己争辩《田均役》利弊的机会,

正德皇帝此举就是在向大明的文臣宣誓一件事——大明是朕的,是朱厚照的,不是你们这些文人骚客的。

但大明的现状真当是朱厚照宣誓的这般样子吗?

大明有一项不怎么人道,但是被洪武皇帝奉为华夏正统的制度那就是殉葬制度,

在大明早期的皇帝或者亲王去世后,会有大量的皇妃与王妃以及他们的服侍人员伴随皇帝与亲王一同殉葬,

虽说明英宗宣布废除了殉葬制度,但并不是废除了全部的殉葬制度,只是废除了皇妃与王妃的陪葬,以此获得这些人背后的家族的支持,

其实哪怕是西汉后所谓的废除了殉葬制度的历朝历代中,根据后世古墓考古结果来看,还是有少量的陪葬情况,

英宗之后“尊重”传统的大明人们,在尊重明英宗旨意的同时,也尊重了洪武皇帝尊重的大明传统,

他们的处理方式就是在皇帝或者亲王死后,让下人来殉葬而不让后妃强制殉葬,

这样做就可以在遵守英宗旨意的同时,又不至于让皇帝与亲王在地下无伺候的人。

弘治皇帝死后也有部分宫女与太监伴随着弘治皇帝一同下葬,这时候被陪葬的宫女,大多数是因为后宫纠纷斗争失利,就被竞争对手送上了陪葬的行列之中,

后宫的工作人员可和大明的官职不同,大明的部分闲置可以空缺或者被人兼职,

后宫那繁重的劳务工作可就是一人都不能缺少工作人员。

在弘治皇帝死后,正德皇帝登基上台之后,为了补充由于弘治皇帝之死而陪葬的空缺后宫官职,

按照大明宫女与太监的选拔制度,太监可能有走投无路的穷苦人家去投“简历”入职,

但宫女可都是清一色的良家女子,

只不过这个“良家”标准可不是一般的良籍就能达到的,

一般情况下说的大明良籍就是士农工商这几种户籍,

按照大明严格的良籍标准,就只有士农两种户籍是良籍,

而皇家选宫女这件事,时不时可能会遇见色心突发的皇帝,所以选取宫女的标准都是按照严格的良籍标准选取,

也就是只从士农两种户籍中选取宫女。

在这两种籍贯中,士籍还好,大多数都是勋贵之后或者重臣之后,

但问题是这些人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让女儿进入宫中做下人,最次也是让女儿进入宫中作为皇室妻妾。

那么大明后宫宫女的来源渠道就只剩下农籍的女子了。

农籍的女子中也不是所有都能成为宫女候选人的,

首先普通的农家女子早在十岁之前,就要承担家中各种劳务,

但即便是这些女孩子早早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女孩子在体能方面还是不及男孩子,

再加上她们并不能传宗接代,所以不少小女孩都和王资的老婆沐儿一样,

在十来岁时为了减轻家中负担,被娘家用彩礼为借口卖给了当地缺老婆的单身汉,

这些早早成婚的女子肯定无法成为大明宫女的候选人,

而她们早日成婚只有一个原因——贫穷。

那么能按照大明后宫制度进入宫女后备役的只剩下家境还算不错的农家女子了。

而大明这个人吃人的时代,家境不错的农家女子不就是各地的地主乡绅豪强之家吗?

这些富足人家中的庶出女子或者是旁系女子,她们虽不至于沦落到普通农家女子那般几岁就去从事劳作或者早早嫁人,但是也没有足够的家世支持让她们可以与其他大户人家联姻,享受一辈子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生活,

这些人也就是大明后宫宫女的主要来源。

就算退一万步讲,大明真的去从普通的农家女子中选取后宫的工作人员,

成为预备宫女的女子们,最终是要经过皇帝本人或者其他例如皇后的皇帝直系亲属的当面把关筛选的,

那些普通家庭出生的女子,由于从小的务农工作,

一个个都是满手老茧、满脸黄土的土妮子,这种涂娃娃怎么能服侍圣上呢?

由于大明宫女的独特选拔来源,所以她们的出身和大明的文臣的出身有高度的重合性,

例如现在大明官场上官员的老家远亲,大多数有女子进入了后宫之中成为了宫女,

唯一的区别就是官场上官员大多数是家中的嫡子,而这些进入后宫的宫女就是旁系的庶女了。

官员们在二月十五日正德皇帝宣布要推行《田均役》后,就开始疯狂联系老家的家族成员,尽可能的想办法联系去年入宫就职家中宫女,

这些官员已经开始考虑是使用宫后苑的水池,还是一场大火,亦或者是宫女群起而攻之来让龙位易主了。

至于能不能成功,成功后又该怎么办,那都是后话了,

总之要阻止《田均役》的顺利推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