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明

第六十三章

“假设老夫主持这新税法推行之事,税法不仅没有推行下去,反而导致大明朝一蹶不振甚至覆灭,那么主持此事的老夫,定然会成为遗臭万年的大明罪臣。”

就在李东阳胡思乱想之际,刘瑾也带着御医赶到了乾清宫。

李东阳看着御医为“昏迷”的王资把脉,不由得思索起了自己的这一生。

正如同当初李东阳对正德皇帝所说,李东阳此生受圣眷颇多,甚至比刘瑾这个当红太监都要多。

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到正德,这五位皇帝都曾经对李东阳降下圣眷,

反观自己,在历代皇帝的圣眷下,坐拥或曾经坐拥过少傅、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少保、光禄大夫、勋柱国、礼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等诸多官名,

但如今李东阳甚至感觉自己不及一名新入京刚刚半年的贱籍出生的贱人对大明朝的热忱高涨。

“老夫真的是一个依附阉狗的贪生怕死之人吗?”李东阳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顺天府内的流言。

正德皇帝看向表情复杂的李东阳,以为李东阳是因为王资的突然暴起“撞”柱而受到了惊骇,

毕竟王资刚刚那声势浩大的行为,除了坐在龙椅上的正德皇帝外,别人都看不出王资是在演戏。

“李太师,今日出了如此变故真是无法预测,还请李太师回去早早歇息。”正德皇帝向李东阳说道。

“诺。”李东阳拱手就打算离开乾清宫。

李东阳离开了乾清宫后,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思索着王资提出的新税法。

李东阳已经决定了,就算自己不去主持这项税法的推广之事,李东阳也要竭尽所能的完善这条税法。

在李东阳走后,正德皇帝走到了“昏迷”的王资身边。

王资现在躺在地上,御医则是帮王资把脉。

“御医,王校尉什么情况?”正德皇帝问道。

“脉象四平八稳,呼吸平稳安和,臣实在是想不出王校尉为何昏倒?”御医实话实说道。

“刘伴伴,朕听你说过,王校尉十分爱财?”正德皇帝又转身对刘瑾说道。

“嗯,初见王校尉时,王校尉就极其爱财。”刘瑾如实回答道。“如今想来,王校尉如此爱财就是为了大明的流民安康。”

刘瑾在如实回答正德皇帝王资爱财时,还不忘为王资爱财这一缺点上“贴金”。

在传统的大明文人的观点中,爱财可是一大缺点,刘瑾当然要为王资这一缺点辩解了。

王资的一切行为举动都在正德皇帝的眼中,

正德皇帝知道,王资为了在京师外搞得流民安置点,甚至自己大半年都没安置一身新衣。

王资至今除了几身锦衣卫的官服外,只有一身当初刘瑾给王资“掌柜服”。

王资的表现,的确配得上爱财是为民这五个字。

“从内帑里拿几块元宝来。”正德皇帝对身边下人吩咐道。

“诺。”两名宦官向外走去。

不一会,两名宦官就拿着一袋装有几块金元宝和几块银元宝的小袋子走了进来。

正德皇帝接过宦官手中的那袋元宝。

“朕就来试着治治这王校尉。”正德皇帝说罢,拿起两块银元宝撞了一下。

“叮~”银元宝发出清脆的响声。

躺在地上的王资依旧无动于衷。

正德皇帝又拿起两块金元宝撞了一下。

“嗡~”金元宝发出沉闷的响声。

伴随着金元宝发出的沉闷的声音,王资那紧闭不开的双眼,也慢慢的张开了。

“谢圣上隆恩!”醒过来的王资直接跪在了正德皇帝的面前,眼睛则是直勾勾的看着那袋子金银元宝。

俗话说的好,男儿膝下有黄金,现在正德皇帝手中就有一袋黄金,王资此刻不跪更待何时?

正德皇帝看着满脸贪欲的王资,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正德皇帝听闻过王资爱财如命,但没想到居然如此爱财。

在正德皇帝的记忆中,王资哪怕知道自己是皇帝,眼中的平视、甚至轻视之意也没有多少变化,

而且在这袋元宝出现之前,王资从来没有向正德皇帝跪过一次。

正德皇帝饶有兴趣的将手中的元宝袋提了起来,而王资的眼中则是随着元宝袋的移动而不停移动。

正德皇帝看着王资这幅贪婪而又无下限的样子,一时间内心五味杂陈。

正德皇帝可比李东阳更明白王资在入京后做了什么。

在正德皇帝眼中,王资的贪财并非是传统华夏文人所鄙夷的商贾的“铜臭味”,

而是像刘瑾所说的“为民而贪财”。

王资现在身上都穿着锦衣卫校尉所发放的官服,

正德皇帝甚至知道王资的妻子三年未给王资产子,多次希望给王资纳妾保持香火,而王资多次以没钱拒绝了此事。

王资也有家属居住在京师外的贫民窑中,但王资却没有将家属接入京城享乐,

王资不论是拿什么产业赚来的每一文钱都花在京师外的流民安置点上,

这也是正德皇帝放纵王资索贿,还帮王资说话的根本原因。

正德皇帝笑了,心里面却哭了。

正德皇帝在心中想到:

“他连朕都没跪过,连朕都没什么正眼瞧过,”

“一个明明连朕都看不上的男人,却为了城外那些与自己毫无关联的流民们,舍弃了自己应有的尊严。”

“这样的栋梁,为何朕的大明却只有这一人呢?”

但这一切都是正德皇帝的自我感动。

王资现在的爱财表现只是为了保持自己当初在刘瑾面前立下的人设。

如果王资现在突然表现的不再爱财,或多或少可能会引起刘瑾与正德皇帝的警觉,

至于其他人的胡思乱想就不归王资管了。

演戏演一辈子就是真的,

如果王资一辈子都这样“为民而爱财”的话,那么王资就真的是“为民而爱财”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