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明

第二十六章 正德皇帝的思索

李东阳被正德皇帝一句看似是疑问,但其实是质疑的话问懵了。

“这……”李东阳的大脑飞速运转,仅仅只是几息的时间,李东阳就想到了如何解答正德皇帝这个问题。

“陛下有所不知,这王资乃是今年才发迹的一介商贾,并不知道真正的治国之道。”

“王资乃一介商贾,他的一切财富都源自于商贾之道。”

“他商贾之道搜刮的民脂民膏越多,流离失所的百姓就越多,所以说不论王资救助了多少流民,也没用从根源上解决大明的流民问题。”

“所以说他王资不论再怎么赈灾救民,也只是将他依靠商贾之道搜刮的民脂民膏还给了百姓。”

“而只有陛下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才能让大明的百姓真正的安居乐业,再创大明盛世。”

李东阳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就给了正德皇帝一个答案,但很显然,正德皇帝不满意这个答案。

“哦,朕只是问达官贵人为什么不去救助大明的子民,朕可没问你这有的没的。”正德皇帝还是用很轻松如常的口气对李东阳说道“还请李少博不要答非所问。”

“请李少博帮朕解惑:京师外流民聚众,大明的脊梁都在做什么呢?”

李东阳也想到了正德皇帝非要刨根问底问为何京师内的文臣不救助流民,李东阳早就做好了一套“真实”的理由:

“陛下有所不知,京师里的达官贵人只是达官与贵人,并不是富足之人。”

“自太祖于洪武二十五年确立起永制后,大明官员的薪资就只能勉强维生,哪怕是正一品的大臣,月俸禄不过八十七石米。”

“一个正一品的官员一月不吃不喝,也只能养三五百的流民。”

“可大明又有几个正一品的大臣呢?”

“贵为六部尚书,也不过是正二品,月俸只有六十一石。”

“哪怕只有这点俸禄,还经常要折色。”

“陛下可能有所不知,现如今一贯钱的大明宝钞,只能买一斗的米了。”

“在如此情况下,大臣们日常也要吃穿用度,所以说京城的达官贵人都是贵而不富。”

“贫穷的达官贵人哪来的什么余钱去救助流民呢?””

正德皇帝听着李东阳的解释,表面上露出一副懂得的表情,内心深处则是更加抵触这些道貌岸然的文人了。

正德皇帝在心中想:“能建议朕开内帑救助灾民,你们怎么不能出点钱呢?”

李东阳话说道此处,其实就已经可以停下了,正德皇帝也明白了李东阳所表述的核心观点——官员们没钱,且微薄的俸禄在折色的发放手段下,就更少了。

但李东阳并没有停下他的三寸不烂之舌。

“反观他王资,他要是能拿出一千两来救助流民,那么就代表他依靠商贾之道赚取了不止一千两的民脂民膏,他的善心也是基于他的搜刮来到民脂民膏。”

“他王资就不需要日常的吃穿用度吗?”

“达官贵人们用的是铁骨铮铮为大明奉献所应得的微博收入,而他王资却是投机倒把搜刮来的民脂民膏。”

“臣认可他王资是一个大明罕见的富有善心的商贾。”

“但商贾之道毕竟是不产粮、不卫国、不出工的小道,还请陛下且不可因为一罕见的好商贾就想大开商贾之道。”

李东阳不是不认可王资是一个好商贾,但是他不希望正德皇帝认可商贾之道。

李东阳苦口婆心劝说正德皇帝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希望正德皇帝看见一个好商贾后,就大开商贾之道。

李东阳的劝说并没有让正德皇帝反感王资,还让正德皇帝更反感于文臣了,

正德皇帝倒是瞬间就明白了李东阳所说之言的核心——商贾整体是坏的,王资是商贾中少见的好人。

正德皇帝散发思维、举一反三:文臣整体不也是坏的吗?只是你们几个好大臣是少见的好人罢了。

“李太博也认为王资这个商贾是好人吗?”正德皇帝开始给李东阳“下套”了。

“臣虽说不认可商贾小道,但王资的确是商贾中少见的好人,只可惜走错了路。”李东阳答道。

李东阳并不知道王资为什么救助流民,也不清楚王资在京城外几里地外的贫田上建设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单纯的从旁观者角度来看,王资的确是在做一件不计利益的救民福利公益活动。

“那假如王资这种人,从小饱读诗书,走上仕途大道,是不是就能成为大明一名治国砥柱呢?”正德皇帝继续向李东阳问道。

“陛下所言不差,王资的确算得上一位心地善良的好人。”李东阳不会睁眼说瞎话,王资的表现的确配得上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称赞。“但王资身为商籍,是能参与科考的一员,他却没有走上儒学大道是他自己的问题。”

正德皇帝见李东阳这条大鱼已经快要咬钩了,就向李东阳继续撒饵:

“王资此人心地善良,哪怕身为商贾都不忘救助大明子民,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朕认为是难能可贵的。”

“那李太博,朕有一个问题想问你。”

“那你说要不要将王资征辟到翰林院,让他学习儒学大道后,再去参与科考考取功名步入仕途呢?”

“这……”李东阳没想到正德皇帝居然突然冷不丁的问起了自己这种问题。

李东阳简单思索了一下,觉得这是一个引导正德皇帝重视儒学教育的好机会。

“回陛下,此人如果是从小学习儒法大道,的确是适合踏上仕途的心性,”

“可此人幼时未学,现如今已经沾染了商贾气息,再步入仕途也难以保证他不会用商贾的视角来看待大明的子民。”

“只能说是可惜此等良才了。”

“如果陛下希望大明朝堂之中多有一些类似于王资那种为善之人,臣建议陛下广开门路、在各地建设学堂,为寒门子弟提供一个良好的求学机会。”

“这样才能保证更多像王资一样璞玉,在幼时就第一时间接受儒家正道引导,走上正确的道路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秦帝国之万国来朝
大秦帝国之万国来朝
始皇帝薨死沙丘,太监赵高勾结丞相李斯,联合胡亥,篡改诏书,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然而,传旨特使来到九原郡,竟然被眼前所见的一切吓坏了。一座巍峨巨城,屹立大河北岸。巨城之内,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排列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门前屋后栽种桑树、竹子,遍地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此起彼伏。奇装异服的百姓在田间来往耕种劳作,老人孩童,怡然自得,其乐融融。传旨特使:我只是迷路了,并没有陛下的旨
愤怒的大熊猫
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
重生废太子,开局贬为藩王
半年前赵桓穿越到这个历史不存在的大周王朝,成为了帝国的皇太子,本以为能从此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然后周帝一纸诏书却将其贬到了人人谈之变色的岭南。“你说这里是瘴疠之地,本王偏不信!”“你说这里的官员大多是无能之辈,在朝中混不下去才被贬至此,本王也不信!”一片莽莽的岭南,因为赵桓的到来,引起动了一场场风波......
声花落雨
代号财神
代号财神
他是外籍华人、着名侦探、大收藏家,曾经当过五六年的雇佣兵,突然穿越到了远东大都市南城。加入党组织,清除日谍,潜伏进国党特务组织,成为日本间谍的梦魇,也是党务调查科特务头子的克星。这是高手间的较量,演绎的是谍之舞,诠释的是谍之质,不敢说达到的是谍之顶峰,亦不敢称为谍王。然而,谁又敢在他面前成为谍王?由于他不仅擅长谍战,还有着极高的经商天赋,在这艰难困境中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生态。为此
北乡旧客
大乾第一皇子
大乾第一皇子
一朝穿越,成为大乾太子,但开局就被废黜!不慌!且看孤如何逆转乾坤!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雁北归
最强皇太子
最强皇太子
穿越成为皇太子,这能忍?直接拿下!朝堂争斗、储君之争,本太子孤立无援?看本太子如何震惊朝野,让百官臣服!挥手间强敌灰飞烟灭!朕要的是江山美人!盛世王朝,千古一帝!
初二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