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战国以下克上

第六十一章 兵锋直指北畠家

“稻生家至今已有千年之久,武田大人应该尊重我稻生家的荣誉!”

骑马武士低头行礼,随即返回本阵向孝信传达了稻生具守的话。

孝信冷哼一声道:“不过仰仗大国鼻息而苟延残喘的弱者罢了,还守着祖上那点可怜的事迹。也罢,这次就给他个面子。”

孝信骑上战马亲自来到了稻生城下,他喊道:“稻生大人,阁下家族传承源远流长,在下实不忍心让其断绝,还请阁下认清实情,投靠于我。”

城楼上的稻生具守见孝信现身,便立马说道:“这般说话,实在不雅,请武田大人稍候。”

一分多钟后,稻生具守让人打开城门,自己带着几人来到了孝信面前,行礼道:“武田大人。”

孝信回礼道:“稻生大人,此番我只是想来与阁下结盟的,但阁下拒之门外,在下只能亲自前来了。”

稻生具守连忙说道:“在下也是无奈之举,实际上在下也不想与武田大人为敌,只是北畠家势大,不得已而为之。”

孝信立马说道:“只要稻生家归顺我武田家,就不必再担心北畠家。”

稻生具守小心翼翼的问道:“武田大人还要攻略长野家吗?”

孝信笑道:“我已经和长野大人约定好了,等我领兵抵达长野领内,长野大人就会把北畠次郎赶走。”

稻生具守一听这话,他立马说道:“原来如此,在下自然愿意归附武田大人麾下。”

孝信收下了稻生具守献上的礼物,以及一份文书。

当然他很清楚稻生具守这样的效忠十分松散,很有可能就会反叛。

不过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北畠具教大军来袭。

孝信当即按照与长野父子的约定,带着神户家与稻生家兵马,大约三千来人进入长野领内。

早已经收到指令的细野藤敦迎接孝信,大军直接开进到长野城下。

有了长野藤定的内通,长野城直接开门迎接了武田军进城。

这让北畠次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

广间内,孝信与长野藤定一起坐在主位上。

孝信说道:“我此次前来是为了裁定长野家与北畠家之间的事情。”

“长野大人被北畠国司欺压,不得已收北畠大人次子为养子,这件事情很不合理。”

次郎的家臣立马说道:“这件事情凭什么由阁下来裁定!”

孝信怒视那人,喝道:“无礼之徒,我乃伊势守护代!叉出去。”

木村信正立刻起身,抓着那名武士就拖出了广间,丢到了院子外。

次郎惊惧,愤怒交加,问道:“守护代大人打算如何处理在下?”

孝信笑道:“自然是让你解除与长野大人之间的父子关系,把你送回北畠家。”

北畠次郎问道:“这件事情,北畠家不会善罢甘休的。”

孝信蹙眉喝道:“放肆!”

北畠次郎被吓了一跳,他胸膛猛烈起伏着,最终咬着牙低头行礼道:“在下刚刚失礼了,抱歉!”

孝信冷哼一声,笑着对长野藤定说道:“长野大人,接下来就交给你自己处理了。”

长野藤定笑道:“真是太感谢武田大人了。”

孝信的雷霆手段,一下子就瓦解了北畠家的谋略。

北畠具教见到被送回来的次郎,脸色铁青。

现在北边的长野,稻生诸家都已经倒向了武田家,再这样下去,下一步,武田就该进攻北畠家了。

北畠具教看向一众家臣们,说道:“绝对不能再放任武田孝信这样放肆下去了。”

“我一定要出兵教训武田孝信,让他知道我这个国司的厉害!”

鸟屋尾满荣第一个喊道:“主公说的极是,臣赞成出兵!”

下方的日置大膳思虑了一下,说道:“主公,长野家投靠武田,是因为武田孝信支持长野藤定,至于稻生家不过是畏惧武田孝信的武力。”

“臣以为,只要把武田孝信逼回自己的领地,长野家和稻生家的问题迎刃而解。”

北畠具教点头道:“大膳,你说该如何逼退武田孝信呢?”

日置大膳微笑道:“两个方面,其一,让关家出兵,威胁武田家后路,其二,让本家水军与志摩国七岛众一起出兵,威胁武田本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