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二十年前的患者
牛亮主任确实牛逼,一口唾沫一个钉,从不画大饼,而且有这个能力能办到!
陈澜援疆回来之后,两功并举,牛亮主任走特殊通道,帮他升了副主任医师。
陈澜:“……”心说我还没提呢,主任就主动兑现了!这样好的老板,上哪儿找去。
其他医生护士:“……”还说不是牛主任私生子?这不是私生子,也得是干儿子吧?
陈澜经过办公室的时候,无意中听见,不由连忙解释:“真不是,你们别瞎说。万一我师母知道了,不好交代。”
他是牛主任的博士研究生,牛主任不仅是他医院的上级,也是他学校里的老板。牛主任的老婆,自然是他的师母了。
其他医护人员:“……”只是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陈澜:“这不玲珑姐也在吗?玲珑姐也和我一起升的副主任医师啊!”
张玲珑连忙道:“我可不敢跟你比。我是时间到了,自然晋升。”
一名主治医师说道:“就是,人家玲珑姐是博士毕业满两年了,而且之前大赛也拿了个二等奖,就算没有得奖,也正常升了。”
“好吧,那我请大家吃饭!嗯,你们挑个时间,不要跟我省钱!”陈澜只好“很无奈地”妥协了,其实,他本来就要请大家吃饭的,只不过,现在刚好这个时机说出来,配合大家演一下,让大家觉得,他是被逼无奈的。
那啥,吃大户,尤其是让对方无奈请客,才爽不是?
顿时,办公室里就欢呼起来:“陈澜,伱早这样不就没事了吗?”
“好吧,我们不说你是私生子或干儿子了,那一定是走失多年寻回来的亲儿子!”
陈澜叫道:“还有完没完啊?再这样我不请了啊!”
“别别别。另外,咱们大家可是听说了,说是你在那边还投资了个玉石公司,怎么也得请我们过去旅游一番!”
陈澜想了想:“行,路费我出,不过,你们在那边的消费我可不管啊!”
“能出路费就很心满意足了!”这些人浑然不知道,他们过去之后,见到那些金器玉饰便宜,忍不住大买特买,最后,在那边花了很多钱。回来后连呼上当,以后再也不中陈澜的计了。就算要中,那也要让陈澜全包。
陈澜:“又不是我逼着你们买的。”当然,都是开玩笑。
不过,这都是后话,他这个时候是真心想请大家吃饭。因为,整个医院都在议论他,说他是省一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
上一任最年轻副主任医师,是本硕博连读,但晋升副主任医师的时候比陈澜还要大个两个月。
嗯,没错,那个人就是牛主任!
大家都说牛主任太狡猾了,这是想要保住他那一脉最年轻副主任医师的名头!
不过,虽然在医院定了副主任医师,但是在学校,仍旧是博士生,学校和医院是两套系统,不可能给他搞一个副教授。
那啥,见过博一的副教授?这是一个悖论,以陈澜目前的“业绩”,牛主任暂时还搞不定。
不过,能以硕士学位这么快晋升副主任医师,也是相当不错了!
回来之后,陈澜仍旧是以心脏瓣膜微创手术为主,只不过,偶尔也会跟马老师他们学习一些其他的手术。比如心脏移植。
不过,马老师带学生查房的时候,遇见一个患者,却大发雷霆。这个患者正是陈澜负责的。
张玲珑给陈澜打了电话:“快点快点过来,马老师对你那个患者发脾气,就是姓赵的那个大叔,不会是你手术哪里出错了吧?”
“不会吧?”陈澜狐疑。他手术做得挺好的啊。
但很快,张玲珑又说:“看来是我误会了,这个患者以前是马老师的患者,两人在说以前的事情,跟你没关系。”
“怎么回事啊?我马上过去!”倒不是陈澜八卦,而是,这毕竟是他负责的患者,又涉及到马老师,不管什么情况,他都得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
等到陈澜赶过去,了解了情况之后,不禁哭笑不得,同时也为马老师的敬业而点赞!
事情是这样的,这个患者因为莫明的发热,查不出病因,于是被内科医生推荐到心脏大血管外科,因为,内科医生通过问诊了解到,患者大约二十年前做过心脏瓣膜手术,怀疑可能与置换的瓣膜年头太久,过了有效期导致发炎有关。
然后是陈澜接诊。
经过检查,陈澜确认,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而且非常严重,心脏好几个“阀门”都要更换修补,所以就帮他安排了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和二尖瓣瓣周漏修补术。
所谓感染性心内膜炎,就是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通过血液跑到心脏,感染心脏瓣膜、心室壁内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等。而像赵大叔这样做过人工瓣膜手术的患者,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0倍,而且一旦患上,往往都非常严重。
手术当然是很成功的。
然后马老师带人查房,看了看这人的名字和资料,就很生气!忍不住就大发雷霆了!
实在是,患者太没有自我保护意识。
马老师惦记了这人足足二十年!
说起来,马老师也很唏嘘,当年,微创手术还没有这么发达,都是做的开胸手术。
当时患者很年轻,才三十多岁,检查结果显示,对方患了一个很严重的病,风湿性心脏病,需立即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患者当时也很豪爽,立马就同意了:“开胸就开胸,你看我像是怕死的人吗?”
然后,马老师就帮他做了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是马老师无数手术生涯中的一个患者,一台手术而已,但是,对于患者,却是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可惜,手术是成功了,患者预后却不好,并发了急性肾衰竭。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一40%,其中10%一20%的患者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二十年前的血液透析技术还不够成熟,床边血透技术也没有实现,监护室的病人如果出现肾衰竭、需要血液透析治疗,那只能送去血液透析室。
而在患者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下,要紧急转运到血液透析室,是多么困难,对于医护团队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时马老师也非常焦急:“去血透室,再艰难我们也要克服!”
马老师当机立断,携带着紧急抢救设备,在监护仪持续警报状态下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密切保护下,终于来到了血透室,进行血透治疗。
期间的路程虽然短,但是其中的凶险,可谓一步一生死!
就这样,在医护人员的“拼命”下,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最终顺利出院。
这位患者,也是为数不多的心脏瓣膜病并发急性肾衰后经血透治疗肾功能完全恢复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