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闻言,神色微动,低头吃饭。亲王朱樉、晋王朱棡却瞅了一眼朱允炆,神色莫名,但难掩眼神鄙夷。
一向脾气暴躁,性格豪放的十三皇子朱桂倒是冷哼一声,好在他的座位离朱元璋较远,朱元璋没有听见。
看来众皇子对自己的大侄子这番表现都不太感冒。但是朱元璋却很吃这一套。
朱元璋举起酒杯,看向众人。
“这杯酒,敬你们大哥,敬咱的好太子。”
众人闻言,连忙起身,端起空置已久的酒杯,纷纷举杯。
就在朱元璋想要一饮而尽的时候,却发现远方的朱橚,仍自在的坐着,没有起身举杯敬酒的意思。
朱元璋眉头一皱,看向朱橚。
“周王?”
也不怪周王出神,此时的他正在思索未来的道路。
他不是真正的周王,他是个穿越者,一个全新的周王。
作为穿越者,他很清楚未来自己的命运。
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继位,对叔叔下手削藩。
朱棣举兵靖难,看中了朱橚手下的兵马,一顿忽悠,拉他上了造反的大船。
许诺功成,平分天下。但事实证明,打仗厉害的朱橚,谋略上却是个半吊子。
上了朱棣的当,最终郁郁而终。
这一世,穿越而来的朱橚,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缺少一个时机。
所以虽然这个家宴是为他而办,但他没多少心思,主要心思都在想办法上。
以至于,朱元璋叫了多次,都没有动静,就在朱元璋即将懂了真火时,朱橚才惊醒过来。
他连忙起身,举起酒杯。
可是朱元璋已经没了兴致,他让其他众皇子坐下,虎目直视朱橚。
察觉到朱元璋不悦的朱橚,连忙出列,躬身请罪。
“请父皇息怒,儿臣近日看书,有一问题始终不明白。始才失神,请父皇责罚。”
朱元璋眉毛一挑,似是不信。
“哦,周王也开始读书了。说说,是什么问题?看看咱能不能帮你解答。”
朱橚抬头看去,虽然朱元璋语气和善,但神情依然冷漠,显然仍在生气。
“启禀父皇,儿臣近来看史书,发现自周以来,中原大一统王朝,国祚延绵,从未超过三百年,不知是何故?”
朱橚的话,犹如平地起惊雷,惊的众人对他刮目相看。
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朱橚和朱棣一样,打仗厉害,但不喜读书,只对打仗的事情感兴趣。
让人很难想象,这般话,是从朱橚口中说出。
朱元璋思虑片刻,正要说话,没想到朱橚又说出一番惊人的话来。
“儿臣左思右想,想不出合理答案后,索性放弃。但随机又想到一个问题。”
“哦,什么问题?”朱元璋好奇之心被朱橚勾了起来。
“儿臣在想。”
朱橚鼓足勇气,说出接下来的话。
“儿臣在想,我大明能否打破这个规律,国祚延绵超过三百年。”
场内众人被朱橚的话,震撼的说出不来。就是朱元璋也是瞠目结舌。朱允炆也忘记了表演。
朱橚见状,决定添一把火。能否顺利改变自己命运,就在今天,顾不上许多了。
“儿臣想了想,大概是不可能了。”
此话一出,场内众人,看向朱橚的眼神,犹如再看一个怪物。
这还是那个老实的只会打架的五皇子,周王朱橚吗?
他不知道这样说话,是在找死吗?
即便是朱标,也不敢这样说话啊。
毕竟眼前的这位,可是大明的开国皇帝。
当着开国皇帝的面,说他打下的江山,传承不了三百年。
“放肆!”
果不其然,朱元璋怒了,他摔杯而起。
酒杯砸在地上,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
“看来平日里朕对你,对你们太宽松了。这等大逆不道的话,都敢说。真以为,朕老了!”
看着怒火中烧的朱元璋,朱橚却是俯身一拜,然后不亢不卑继续说道。
“父皇息怒,但儿臣,并非胡说。”
“来人。”
朱元璋怒吼一声,唤来门外禁军。
“父皇息怒,五弟,喝多了胡言,请父皇赎罪。”
其他皇子见朱元璋动怒,本着兄友弟恭,连忙出席求情。
即便是朱允炆,也跑到朱元璋身边。
“皇爷爷不要生气,五叔不是有意的。”
朱元璋怒不可遏,仿佛没有听见众人求情,眼睛直勾勾看着朱橚。
朱橚仰起头,看向朱元璋。
“父皇,若是你不下令撤回禁海诏书,我大明真的传承不了三百年。甚至两百年都不到。这绝非儿臣信口胡言,也不是儿臣无的放矢。”
为了改变自身命运,朱橚只能放手一搏,在朱元璋面前,疯狂作死。
听到朱橚抨击禁海诏书,还说因为禁海,会让大明传承不到两百年。
朱元璋笑了,只不过是气笑了。
不过朱橚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自己的目的能否达成。
大明开国以来,边境并不太平。
北有北元余孽作乱,南有张士诚余孽占据沿海岛屿作乱,时不时的也有倭寇加入。
朱元璋想到大明国力不强,无法支撑南北作乱,只能下令禁海,抽出精力对付北元。
毕竟北元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但朱橚知道,禁海看似稳固国防,实则却是害了大明。
朱橚继续说道:“父皇下令禁海,有诸多考虑,儿臣不敢妄言干涉。只求父皇,能在沿海开了一个口子。儿臣愿意前往沿海,为父皇分忧。”
“前往沿海。”
朱橚话锋一转,缓解了朱元璋愤怒的心情。
但他的话,朱元璋却没有听明白。
“你到底想干什么?”
“儿臣,想换一个封地。”
铺垫了那么多,朱橚终于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目的。
“换封地。”
众人又吃了一惊。
“为大明计,为大明江山万年,儿臣想换一个封地。”
朱元璋冷哼一声。
“你这么说,朕不同意,都不行了。说,你想去哪?”
“儿臣,想去琉球。”
朱橚顿了顿,说出原因。
“海边动乱,来于海上。所以儿臣想请封琉球,到敌人的后方去,这样与沿海前后夹击,定能一句平定沿海之乱。”
朱元璋久经沙场,战争经验丰富,知道朱橚话里的意思。但他没有同意。
“琉球国是我大明的附属国,也有中山王,你取而代之,不合适。”
大明时期的琉球,并非一个岛,而是一群岛,是琉球王国,已经臣服大明。
既然臣服了,再派一个皇子去,确实不合适。
“儿臣没有说明白。”
这一点,朱橚自然是知道的。于是他连忙解释。
“儿臣想去的是小琉球,不是琉球王国。”
小琉球是大明辖制的最大的岛,不属于琉球王国。
“父皇,五弟,一时妄言,请父皇不要当真。”
朱棣再也待不住,急忙出席求情。同时劝朱橚。
“五弟,小琉球未曾开化,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岂是好待的。连忙向父皇请罪。”
朱元璋冷冷的站在上首,一言不发,朱橚却无视朱棣的好心。
“儿臣,请封小琉球,只要父皇把小琉球给了儿臣,儿臣保证,让我大明沿海永无战乱。”
“哼!好大的口气。”
朱元璋不悦的声音传出,众人一身冷汗,只有朱橚不动声色。
“儿臣,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