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霸气!”
几人看完这才感觉这才是男人该开的车,BJ212和它一比较就像个江南温婉的小姑娘和北方肌肉大汉。
“对嘛!这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嘛!”
“我说之前怎么看着有些别扭,这一去掉后面的两个轴果然顺眼多了。”
“江澈,这款车子有没有细分设计图?”老吴看着手里的设计图两眼放光,越看越是欢喜。
“已经设计完成了,在柜子里,您自己看吧。”江澈手一指靠墙放着的铁皮柜,让他们自己拿。
“呦呵,这个减震还能这么设计呢?”
“这种油路布局也没见过啊?!”
“居然是四驱?!”
“这居然用了6速变速箱?!”
“不对啊?!这个装置是干什么?”老吴几人急忙把设计图拿出来后,一张一张的详细看下去,越看越心惊,好多设计思路都是他们之前闻所闻未的。而且这台车装配的居然是自己想都不敢想想的6速变速箱,底盘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
“江澈,这个装置是做什么用的?”老吴拿着一张看不懂的装置图,急忙问道。
作为整车设计的老司机,居然在这辆车的设计图上看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装置,老吴都有些怀疑自己之前所学的知识是不是被人删减了,整的都怀疑起人生了。
“安全气囊啊,为了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江澈看了一眼悠悠说道。
也不怪老吴这个老司机“没见识”,安全气囊这个后世必须装配的装置现在在国内别说使用的,就连听都没几个听说过。国外虽然早在1953年已经出现可仍旧很低级,就是在车子里加装帆布袋,可充气的速度慢的离谱居然需要三十秒左右才能完全展开,估计等它完全打开后,人都没了。
1967年感知事故的感应器发明加速了安全气囊的实用化,只不过最先发明的感应器分辨不了是车辆出事故了还是压了个坑洼,很容易自己走火,而且当时填充的点火装置容易受潮影响了它的实用性。
直到1981年点火装置里更换成叠氧化钠才真正开始大面积使用。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感应器会发生位移,点火器通电开始工作安全气囊就会弹出,减少驾乘人员和车辆的碰撞。”江澈指着草图边说着工作原理,边引导着。
“这个设计妙啊!这能挽救多少生命啊!”听了江澈的讲解,老吴这才恍然大悟。
“那这个带子呢?做什么用的?不会是怕路太颠簸把人绑在车上吧?”付海尚也拿着一张车内设计图纸,开着玩笑。
“这个更简单了,就是一条安全带,也是为了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避免驾乘人员和在车内发生碰撞。”
“二位想想,汽车在高速行驶发生碰撞时,由于惯性乘车人员由于惯性肯定也会向前猛冲,坐在后排的还好最多撞在前排的座椅上,可前排的就只能撞方向盘,撞扶手箱了。”江澈简单的描述了一下碰撞时的状态。
“这条不起眼的固定带居然有这么大的作用呢?”听了江澈的解释,两人顿时明白了安全的意义,真是不能小瞧这个东西,关键时候真的能救命啊。
其实安全带早在1959年就已经发明了,
听了江澈对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的讲解后,几人更加觉得这辆车的科技含量之高,看得愈发仔细。
老吴正捧着变速箱的设计图细细斟酌,卓方平却拿着一张整车设计图来了。
“江澈,这个乘用版怎么还两个设计稿啊?”
“一个有后斗,一个没有?”卓方平指着两张图纸说道。
“卓领导,这两个其实就是一款车,后斗上的保护罩是可以拆卸的。”
“我一开始就想,既然是军车肯定是要参加战斗的嘛。”
“既然参加战斗那后斗是不是可以加装无后座火炮或者高射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