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族:路明非同时穿越99个世界

第三十三章 接讯

也就是在同时,沉睡许久的路明非从另一侧的沙发上醒来,刚睁开眼睛,就看到郑年灵的骨灰。

“哇啊啊啊啊啊!”

路明非瞬间站起来,指着对面正冒着绿色气泡的“骨灰”,表情满是惊恐:

“这是个啥?你们干了什么?你这骨灰怎么还会涨潮的?”

道诡路明非摊了摊手。很显然在这一次集体跑团之中,他已经学会了表示无奈的手势。

哈利波特-路明非帮忙打了个圆场,安慰路明非道:

“我们是抓到了幕后黑手,不过对方在一阵审问之后就自燃了,骨灰变成了眼前的这个东西。”

“看来他也不是啥正常人,否则骨灰不会畸变成这个东西”

“至于你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答案是战胜了电梯里的保镖,最终和我们在这里集合。”

路明非仔细回忆脑中内容,发现自己确实是有战胜保镖的经历,但是之后发生的事情就不记得了。

完全就是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达的会客厅的。

“这么说,我后来是昏迷了?”

摸着自己的后脑勺,这还是路明非第一次体验到昏迷的感觉。

“对,一直睡了26分钟,完全就是保持着婴儿般的睡眠。”哈利波特-路明非一脸淡定的吐槽道。

只有克系路明非还在思考。

“这么说,这个神和圣父不是同一个存在,但是前者将后者藏了起来。”

“道诡异仙世界的路明非,你知道这个‘藏’究竟是怎么藏的吗?”

道诡路明非听到这句话之后,好像是想起来了一些糟糕的回忆,随后点了点头。

“我所在的世界里,有一群人被称为心浊,他们具有将所有看到的事物藏起来的能力。”

“他们会将事物藏在眼睛里,而被藏的东西就会被遗忘,甚至让人想不起来曾经有这么个东西。”

道诡路明非叹了口气:“说不定鲵寿堂的人不知道圣父的真正名讳,就是因为被神藏起来了吧。”

克系路明非记下了笔记。

“遗忘……那么鲵寿堂里的人是怎么知道圣父的存在的?”

道诡路明非笑了笑,从衣服里拿出来了一个心浊眼球。

“看着它。”

下一刻,克系路明非就看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凭空出现了一段字。

【方法是,在遗忘之前,将东西记载在某个载体之上。】

路明非瞪大眼睛。

“竟然真的忘记了,道诡老大你的衣服里是藏了个异次元空间吗,怎么啥都有!”

道诡路明非:“……”

“我能把你的惊讶藏起来吗?”

听到这句话之后,路明非一阵发虚,连忙摆摆手:“没有没有,小孩不懂事,说着玩的。”

火影-路明非捂着脸,满头黑线:“果然还是没变,主世界的我并没有得到任何成长。”

到底是什么人会在快十八岁的时候还称呼自己为小孩啊!

与此同时,另一边。

看到笔记本上这样的显示,克系路明非倒也弄明白了缘由。

“各位,现在到达整纳线索的时刻,我们即将取得胜利了。”

他露出久违的笑容。

只见,在众人的目光下,克系路明非迈开步伐,很快就在房间里找到了可以通讯的设备。

一个老式座机。

克系路明非伸出两只手,将其按在老式座机的拨号键上,随后开始拨动手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