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族:路明非同时穿越99个世界

第二十五章 未央 其二

“硫池县,是一个自古以来名胜古迹汇聚的地方,其中就有已经得到初步开发的未央洞风景区。”

“未央洞风景区位于硫池县北,属陵于山余脉,是亿万年沧海桑田形成的自然奇观。”

“这里,也是朝圣之地。”

克系-路明非的语气很平静,甚至在他手中P上一杯茶都不为过。

“相传,曾经有一位道士寻访求仙之地,见未央洞藏风聚气,便提着灯进洞探寻。”

“但错综复杂的洞道,使他迷失了方向,就连灯也燃尽了。”

“绝望的道士在洞里爬了九天九夜,渴了喝泉水,饿了吃蝙蝠。”

听到这里,火影路明非实在没有忍住吐槽之魂,连忙开口问向克系路明非:“吃蝙蝠?”

“这个道士没成蝙蝠侠吗?”

克系路明非沉吟了片刻,进入讲故事状态的他显得异常认真:“蝙蝠侠应该是没有成,但他应该是看到了奇特的景象。”

“老人们说,道士看到了天河仙气缭绕,奇石星罗棋布,遍地都是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奇珍异兽。”

“道士知道,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地方。”

“他在此地参悟了天地之道,最终坐化登仙。”

克系路明非讲完故事之后,眼神里面逐渐焕发出一阵光彩:“也正是因此,未央洞成为了朝圣之地。”

“硫池县地理勘察组,为了去探查未央洞内部构造这个千古之谜,派出了好几条队伍。”

“最终,在电视台上播放勘察记录。”

“首先是勘察记录一。”

“这是在外围的地界拍摄。”

“里面很空洞,但是在一些狭长的甬道里,可以看到一些仿佛自古存在的人型雕塑像。”

“有科研人员声称这上面的生物摸起来很温暖,不能搬走。”

“不过,这些雕像最终还是被搬了出来,事实证明这上面没有什么生物,只有一些古代的真菌。”

克系路明非摊开双手,现场的气氛已经完全寂静了下去。

现如今听到的所有内容,在之后都有可能成为线索,所有人都能够看得出来,这相当重要。

就连路明非也不禁有点感慨。

虽然只听了一个开头,但这绝对要比之前在学校里所听闻的鬼故事要吓人的多。

眼前的这个世界的路明非,难道自从穿越过来,就一直在和这些超自然事件打着交道吗?

观察着眼前的少年,他心中对这个世界路明非的心理素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以及,勘察结果二。”

“距离洞口米,发现生命。”

“正是这个勘察结果,让我坚信这些事件之中绝对有关联,因为我在电视台的转播上看到了一只硕大的,有半人大小的橘色娃娃鱼。”

“接着在一个洞口的地方,我还注意到电视台没有注意到的,有一个白色人影迅速爬过。”

“我经过倒放,剪切,补帧,甚至是放慢数十个倍数,确认了那就是一个人型的生物。”

“恐怕,这就是所谓的道士。”

听到这句话,瞬间所有人的身上脊骨发寒。

道士?

几千年前的古代,进入未央洞之中的道士,竟然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一直存活在未央洞之中?

道诡路明非听了之后,更是深有所思,表情十分凝重。

沉吟许久,他开口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