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双溪村山间遍地都是野菜,两兄妹在路上就遇到了好几波背着背篓进山采摘野蕨菜的村民。
蕨菜吃起来脆嫩滑腻爽口,因为花头看起来有点像小孩儿握紧的拳头,在双溪村里又被大伙儿叫做拳头菜。
上初中和高中时放假的周末魏谦就经常跟着村里的叔婶们一起进山采摘,不管是摘回去直接炒腊肉吃还是晒干后熬肉炖肉都是极佳的野味。
只是那时候,魏谦每个放假的周末都比这些勤劳的山里人更忙,而且才回去的蕨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给自己吃的,大部分其实都是直接卖给那些上门收购的二手贩子。
这些在乡下山里十分常见的野味在大城市里摇身一变成了抢手货,是各个菜馆和酒店抢着要的珍稀美味。
他至今还记得当初他最累的一天也是在清明节后的一个周末,两天时间里他来回上山了不下十次,一个周末光靠卖自己采的野蕨菜就挣到了将近100块钱...
要知道那时候野蕨菜的收购价格还只有三毛多一斤...
而这些年野蕨菜的收购价格也一路飙升,从当初每斤三毛涨到了如今的五毛左右,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们有了进山挣钱的动力。
那些没经历过这些事的人或许会觉得这钱也太好挣了,毕竟只是背着背篓进山再背着装满蕨菜的背篓回家而已,完全就是在山里捡钱...
但魏谦是深切体会过那种穿梭在林间被各种带刺植物划伤的痛感,知道背着重重的野蕨菜下山走路时两条腿有多遭罪,更记得肩膀被背篓带子勒出伤痕的酸楚...
所以他当下就跟几个婶子约好了,如果他们采摘得多的话他可以直接花钱收,反正城里人大多数都没吃过这玩意儿,放在自家农家乐里当做一份特色菜肯定是不愁卖的。
两兄妹从山里扫完墓回到家的时候才上午十点多,正常这会儿在双溪村的乡下已经过了早饭时间,但毕竟是在县城里吃过了早餐,这会儿倒还不是多饿。
刚才魏悦在下山时在路边看到一根刚冒出来一截的嫩竹笋时就在念叨说好久没吃过新鲜竹笋了,所以两人简单商量后就背上了背篓沿着屋后的田坎出发了,打算再去四叔家柴山的竹林里掰点山竹笋回来当做午饭菜。
这趟回来魏谦本来就没打算当天就回县城,所以刚才在村头的小卖部买东西的时候就已经顺便买了一斤多五花肉和其他一些当季时蔬。
在双溪村的乡下,别说野外的山上,就是附近的地里田边和沟渠边,在这个季节里,到处都是新冒出来的嫩竹笋。
四月天,竹笋鲜!
从清明时节开始到立夏后一半个月内,只要出门就能随随便便弄到一大梱。
当然,走得越远能采到的笋子个头就越大,小的筷子粗细,大的有烧水棍粗细。
小的切成小碎块直接炒肉吃,大的则更多是晒干做成笋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