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之尊之太上玄德

第九十八章 何谓道果

第100章 何谓道果

夏启刚出来不久,便遇到了守在附近的双龙。

“魔佛留下的因果解决了么?”寇仲朝夏启问到。

夏启点了点头,取出离地焰火旗递给了寇仲。

寇仲接过后审视了片刻,便让夏启催动它彻底泯灭了这条因果之线。

“看来魔佛影响此界的手段,并非是他能透过封印传递力量过来,而是在用自身的道果施加影响。”

闻言,夏启心中一动,向身边两位仙尊求教道:“这是何意?”

寇仲朗笑一声,不答反问道:“当初你去见道德师叔祖的时候,是否从祂那里得到过关乎‘道果’的指点?”

夏启点了点头,搜索了一下脑海中的记忆,转述道:“太上告曰:生死之法,有因果故,故是无常,不名道果。常道之体,非因果故,是故为常。体是果故,故名道果。”

“没错。”寇仲点了点头道,“何谓道果?用直白通俗一点的话来讲,那便是永恒的道体。

生死的现象,有因有果,所以是无常的,不能称为道果。而永恒的道体,却是没有因果的,所以称其为永恒。这个永恒的道体,才是那些大人物们要证的果。

昔年元始师祖也曾在开坛讲法中提及,彼岸者们之所以会将自身虚幻大道凝结出的叫做“虚幻道果”,并非是谦逊之意。

虽然此物的确为真正之‘道’在某些方面的具现,但承载此物的彼岸者体魄却与真正永恒的道体相距甚远,宛若天渊之别。纵使古老者掌握了诸天万界所有奥秘所有玄妙,能使体内的半步道果成长为道果雏形,也还是无法修成永恒的道体。

为此这些大人物们也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并曾在诸天万界中开辟了不少修炼道路,然而这些都一一失败了。

这其中最接近成功的便是你如今修炼的这门《八九玄功》,但以此修炼出来的‘不灭道体’和‘菩提金身’也仅仅止步于师祖创世时所用的‘元始真身’,无法更进一步。

正因如此,这些古老者才会如此重视末劫这一超脱之机,这是在佛祖超脱之前唯一走通过的道路。实际上,比起超脱这一附带的结果,祂们更重视自身的完满,只有道果成熟,祂们才能达到真正的永恒。

至于元始师祖为何将建木果实留给佛祖,我等也不得而知,只在之后的沉睡中被二郎唤醒过来,并得知了佛祖超脱后曾在中古之时出手过一次,不过这类存在的境界已经处于一说就错,一想就谬的范畴,这里就不多作详聊了。”

是这么个道理……夏启微微颔首,难怪古老者也要进入混沌中沉睡,防止力量流失,并在吸收纪元循环之力前还需要培养做减求空之物来替祂承担所有因果。

难怪即便强如彼岸者,也不乏境界跌落甚至陨落的先例,甚至受限于不完整道果状态的佛祖也会被打落境界。

果然天地之中从来不存在什么一证永证的例外,有也向来只存在于那些设定不严谨的小说话本里,而自己穿越的这本小说中达成此举的道尊已然超脱不留痕迹,不可知不可论了。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万事万物皆有一线生机!

可即便认可这一说法,夏启还是对金皇在原着中的表现不太理解,更解释不通祂当时为何会为了那一线机会自杀……难道真就因为那是小说,所以会出现剧情杀?

还是说先天生灵的本性与自己在本性上有根本性的不同,所以在看待生死与永恒的角度和观念上不一样?

就在夏启心中默默思索着这个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时,一旁默不作声的徐子陵深深看了他一眼,忽然出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