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开局人在火影,有个聊天群

第五十六章 月之灭龙魔法,换装成灭龙魔导士

市丸银感受了一下这股力量,眯眼做出了评价。

周晓晓退后拉开距离,深呼吸了一口气,把手中的神剑举起,大声道:“变身魔法!月龙的月之灭龙魔导士!”

一道龙吟之声在瞬间响彻了整个静灵庭,来自于远古蛮荒时期的强悍气息,镇压在了静灵庭上空,这股强悍的气息让即便是身为总队长的山本元柳斋,都有一种做如针毡的感觉。

“这股气息!是龙?”

市丸银脸色瞬间变得凝重了,望着眼前的敌人,身上铠甲不知所踪,变成了一个穿着涂满了各种奇怪魔法符文的长袍,龙的气息就是从眼前敌人身上传出来的。

周晓晓长舒了一口气,说道:“这也是我的第一次使用这份力量,之前签订契约的时候,没有想到龙的力量会是这样的强大。”

“那么……我也要稍微认真才行了呀。”

“射杀他!神枪!”

市丸银用手背架住刀背,然后把刀尖对准了周晓晓,说出斩魄刀真名的瞬间,这把刀就在刹那间延伸了出去,伸长的速度快若是比光的速度还快。

“在我变身成为了月之灭龙魔导士的时候!我可以使用月龙的一切力量,你的攻击在月亮光辉的照耀下,根本就攻击不到我!”

周晓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一道清冷的月光挥洒落下,照耀了周晓晓所在的一定范围,然后当斩魄刀神枪的攻击到来,月光依旧是那么的清冷高贵,但是攻击却无法靠近月光半分。

仿佛是月光隔绝了世界,月光外是一个世界,月光内又是一个世界,两个不同的世界,怎么可能会相互有交集。

“月龙的咆哮!”

周晓晓看着神枪攻击一下,没有效果就直接收缩了回去,直接从月光的保护中走出,然后双臂交叉,张开了口,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做出如此野蛮的姿态。

轰!

一道碗口粗大的月光,从周晓晓的口中吐出,正面击中了试图用斩魄刀格挡住攻击的市丸银,这道攻击是每一个灭龙魔导士,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学会的攻击魔法。

把魔力汇聚起来,通过龙的肺进行加工,然后一瞬间发射出去,攻击的强度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像周晓晓现在的魔力,使用这一招可以摧毁一栋大楼。

“还真的是危险啊,差一点就被你杀死了,这种力量,果然是属于龙的对吧?真是让人好奇啊,居然还有龙这种生物的存在。”

“月龙的光辉!”

“又是奇奇怪怪的能力,还真的是棘手。”

市丸银再次感受到了对手的实力很强劲,但仅仅是实力强大,还不至于让市丸银一次次的后退,而是这份力量十分的古怪,比起灵子更加的能够直击灵魂。

月龙。

一条活在远古时代的巨龙。

跟最古老的巨龙是同一时代的龙,拥有的力量是堪称比肩神明的,在妖精的尾巴的世界历史中,有一个专门属于巨龙的时代,然而月龙是比巨龙时代的巨龙们更加古老的龙。

一条高贵无比的月龙。

能够使用月龙的力量和魔法,周晓晓现在爆发出来的实力,是市丸银都不敢正面碰撞的,只能利用斩魄刀的能力以及鬼道不断的尝试,试图获得更多的情报。

在战斗中分析敌人能力,不管是哪一个世界,这都是最基本的事情。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