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同帆扬海
日盛案由镇上起诉,因为对行业的破坏力,请求从严处理。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这起案件被定性为职务侵占罪,又因数额特别巨大,尹锋邹盛各被判十二年。黎树在案件中有受贿行为,考虑到举证有功,最终被判两年零三个月。
日盛案只是在司法程序上尘埃落定,接下来在南镇继续发酵着,作为一个行业典型案件不断拆解,为此一边广发材料一边召开专题会议。
但在苏清石等人看来,这些行动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只要有利益的口子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南镇走到今天,这个篮子已经大到惊人,看不见的利益纽带无人可以揣摩。
“代收代付”这个在南镇风云二十年里,立下汗马功劳的金融模式,这个创举般的“民间偏方”,此时看来显得粗糙漏洞百出了。
而镇上所给出的都是笼统方案,用一刀切渴望一蹴而就,监管部门推行的支票核销被证明是一项失败的举措。他们一度认为频发的跑路事件,是支票开具的泛滥,可就在限制本土银行开票之后,不仅东江佛江等周边城市,连西南、东北各省的银行支票也出现在南镇。
企业也不想到处找票,但没有票就没有走货的“文牒”,票量是他们的生存基础。这直接导致了另一种泛滥,异地银行的大肆涌入,加剧了全行业的资金链风险,为了避免更复杂的局面,支票核销紧急刹车,昙花一现。
这件事还得行业来做,人们更是清晰地知道,如果物流走不出一条新路子,再是巍然的南镇也只是徒显体格。一件跑路案就是一颗子弹,灯火若想长盛,这是比产品如何出众更加重要的事。
不久之前,苏清石接触到了一个物流方改进的电子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将这些年各版块独立的信息,集成为一个新的平台。
经过反复评估,他认为这是当前最靠谱的方案。商业的背叛,本质上就是信用问题,信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可以生成一个额度。
一个细雨和风的晌午,苏清石请来了许多人,有南镇的物流大佬、有厂方的各大巨头,还有手握海量门店的经销强人。
从来没有像这样的一天,雷石“不挑不拣”广迎八方,细看这里面的人,有多年来左摇右摆两利相较取其重的人,有协会镇委各种场合与雷石唱反调的人,更有,昏暗沙龙里一直向雷石刮阴风的人。
地点,选在了济王滩。
很多人第一次来到这里,涓涓滩流引发他们的赞赏,还有的对着园区俯瞰图连连点头,一而再再而三,三生万物也是三。谈笑自若之间,聊起来的都是望峰成龙、水衣赓佑这样的风水话题。
苏清石向人们演示了这个系统,简言之,这是一个三方都有登录账号的系统,物流方、厂方都可跟踪经销商的运单记录。并且根据经销商的规模资质设定一个基础信用值,必须回款之后才会形成一个新的信用值。
由此一来,厂方可以时刻监控物流方和经销方的动向,层级式的信用值也可以避免巨额的跑路事件。
人们对此没有异议,这就好比信用卡加快递业的电子模式,两者早被国内行业耍得门清,结合在南镇灯饰流通,是迟早要走的一步。
很多人真正关心的,是今天这个日子的另一重含义,这一天还是龙城二期,南镇卖场封顶的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