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日不落

第三十二章 葡萄牙人的炮

“捷报捷报!郑总兵已驱贼至普宁,贼酋方安率众归降!”

海澄码头上,传颂官军捷报的声音此起彼伏,自去岁闽南贼蜂起,已阻断粤东闽南道路年许,巡抚张肯堂督总兵郑芝龙率军讨伐,至今岁八月,已大有成效,逐崔鹰钟亮二贼远遁潮州,围叶祝方安二贼于浦南一隅之地,贼拒山而守难以攻打但粮食决然是不够的,再围上个把月,这浦南通往广东的道路就算是彻底肃清了。

码头上不论男女老少都高兴起来,清了反贼维持秩序总是好的,纵使眼下福建这秩序偏袒士绅地主和大海商们,对底层农夫渔民水手等压榨颇重,然就算是这样的秩序也比贼人掠地来的要好。

“素闻郑氏船坚炮利,雄于海上震慑四夷,使那红毛夷佛郎机人等莫不感念我大明天威,吾等自浙江来,一路所见船只多挂郑氏令旗,今日到这月港,又闻令尊飞黄公平贼功绩,单此,就不枉这远道而来了,哈哈哈!”

从邺山而下九龙江直抵月港码头的几艘游船上,一群襕衫道袍士子手握折扇站在船边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各样船只,听见码头上的声音,便有一精神烁烁剑眉星目的年轻士子频频点头,对这次来邺山感到不虚。

“履恭兄过誉了,家父为朝廷总兵,自当有守卫疆土保护百姓之责任,此乃尽职,敢言功绩?”

郑森在另一艘船上,隔着约莫一二十米冲这人拱手道谢。

见这人与郑森说笑有加,有那好事者高声道:“郑履恭,你这般为郑飞黄说话,传到江南,当心臭了名声!”

被叫做郑履恭的士子飒然一笑:“我与郑森乃是本家,说说好话又怎了?让他人传就是!”

说罢,郑履恭还向郑森笑道:“士子多狂,你莫放在心上。”

“无妨,无妨。”

游船靠岸,众人陆续下船上岸,乌泱泱的一群有上百号十人出现在码头上有些特别,郑森打头,先要带他们去郑氏商馆喝茶歇脚,却直接被郑遵谦拦了下来。

郑遵谦就是郑履恭,他眉目微蹙说道:“怎的这般看轻我等?自邺山至此不过二十里水路,还没坐上一二个时辰就要歇脚,郑明俨这是将我们看作那小脚妇人了不成?”

“诸位,是去歇脚还是看炮?”

他向身后一众士子问道。

“歇个甚脚!自然是要去看那大炮,若是不如定海的炮台威武厉害,我可不依!”

“就是就是,速速看炮莫要磨蹭!”

“这天忒热,再去歇脚折腾一会儿我可是遭不住了。”

群众情绪很高涨,郑森盛情难却,只好带他们去码头。

一艘克拉克大帆船停泊在港口内,说大其实在克拉克帆船中这不过是中等的船只,在欧洲开始普及盖伦帆船的时候,克拉克帆船就更适合运货而不是进行海战了。

船上飘着葡萄牙的国旗,与码头内的绝大多数船只一样,上面除了自己的旗帜之外,还有一展“郑”字令旗。

卜加劳炮厂生产的火炮历时近两个月终于从澳门送到了海澄,送到了郑森手里。

当然,这些炮名义上还是郑芝龙的,不过郑芝龙在见过黄道周后没有就郑森去澳门与葡萄牙人做的交易一事责备他,这些火炮自然也由郑森支配。

“哦,尊敬的森公子!”

带队的是个军人模样的葡萄牙人,他操着一口还算流畅的粤语向郑森问候。

“是菲利普队长吧?请带我们参观一下卜加劳炮厂的火炮,我的这些朋友们心心念念很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