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短暂的和平期
随着和袁绍互相承认,朝廷正式开始了短暂的和平期。
基本上,没有战事可以进一步改善朝廷上下的状况。
刘协很讨厌有官员贪污,因此特别设立了监督地方官的督察机构。
然而,光靠督察机构,就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完全是天方夜谭。
由于给予了这些监督结构,太多的权力,很快便发生了僭越的现象,在地方上,人们只知道有监察机构的官员,不拿地方官当一回事。
于是这条改革只能废除,中让刘协有些沮丧。
不过同时,他再次颁布了新的改革举措,限制尚书台的权力,对应的谨慎加强三公的权力。
不至于让三公成为没有实际权利的花瓶。
然后又是新的改革,刘协废除了郡国并立的制度,虽然光武帝建立东汉以后。
实际上,郡国并立已经是空有名头的制度,毕竟在东汉,虽然同姓诸侯国仍然存在,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实力,都不能与西汉相提并论。
东汉的诸侯国,这些同性诸侯没有统治领土的权力,相当于朝廷养着的吉祥物。
这些“国”由朝廷派遣的国相管理,与名义上的诸侯王公,已经没有什么联系了。
国相只听从朝廷的命令。
反正早已是名存实亡的制度,干脆就直接给它画上个句号吧。
这方面的改革进行得十分顺利,并没有遭遇到什么阻碍。
一方面是因为那些名存实亡的诸侯国的主人,没有能力和实力反对。
仅仅是名义上属于自己的封国,他们也无所谓,只要朝廷愿意继续给他们钱粮养着就行。
然后便是禁军和虎贲军的扩建,其实对于这两支天子直接管辖的军队。
不管是扩张还是裁撤,刘协都非常谨慎。
因此他并没有一下子把这两支军队的人数扩张到一个夸张的数字,那样反而会让这两支军队失去战斗力。
所以十分保守的将虎贲军和禁军各自扩张到八千人。
加起来就是一万六千人,再加上长安和洛阳的守军,与关中其他地方驻扎的部队。
在关中的军队,超过了两万人。
这并不算多,对于一个帝国的中心来说,反而很少。
因为朝廷没有限制荆州和淮南的军队人数规模,听说荆州刘备,手下的军队就超过了四万人,另外淮南的王子服手下的部队也超过三万。
相当于独自形成了一股较为强大的常规力量,不过刘协并不担心。
原因很简单,他作为一个在前世存在了上千年之久的亡灵法师。
虽然战斗并不是他最擅长的能力,但是通过亡灵军团。
假如有必要,收拾刘备就是易如反掌,根本不需要担心。
至于淮南就更加不用担心了,王子服对自己那是忠心耿耿。
除了内部改革之外,刘协还向兖州援助了钱粮。
现在朝廷喘过气来了,有能力支持外部势力。
最后便是支持农业的政策了,连年战乱,极大的打击到了传统的农业生产。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刘协减免了大部分的赋税,并且保护自耕农的利益,鼓励全国的农业生产。
与此同时,不能让军队闲着,因为这个目的,特别召见了王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