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妙云非我不嫁,朱棣崩了

第133章 以势压人

第133章 以势压人

“另外想办法做一批纸袋,就用咱们钞纸局印宝钞的纸来做袋子,要扎实,能装重物,搬动时不会破碎的那种,以后水泥粉配比好后,就都用纸袋封存,切记不得接触到水。”

“啊?”老刘头闻言有些懵,“大人,这么做,合适吗?”

“让你做就去做,出了事本官担着。”朱樉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解释上面,对老朱和朱标,他有哪个耐心,但对老刘头就没必要了。

不是瞧不起老刘头,而是跟老刘头解释根本没意义,与其浪费时间解释,不如多做点事,顶多他多受累,盯紧点就是了。

老刘头离去,张泉被朱樉招到跟前,说了自己交代给老刘头的两件事,之后问道:“朝廷安排的民夫,有消息没有?”

“禀大人,东宫那边刚刚来人给信了,说是民夫东宫那边出,五天之内人手配齐,让咱们这边先准备着。”

五天时间,朱樉算了算日子,点了点头,再度吩咐张泉道:“那你让老刘头加紧做石灰窑,别到时候人到齐了,水泥不够用。”

“这个大人请放心,包在下官身上,不过有件事情,只怕需要大人亲自出面解决一下。”

张泉斟酌着,跟朱樉说了件事情,就让朱樉一阵愕然,原来是长宁县县令余同找上门了。

说实话,张泉不提这个人,朱樉都已经快把余同是谁给忘了,现在提起,了解到余同前来的目的,朱樉就有些忍俊不禁,摆手道:“成,让他进来吧。”

不多时,虎着一张脸的余同,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走了进来。

“余大人,稀客啊您这是,快请坐。”朱樉笑眯眯冲余同欠了欠身,却连站起来的意思都没有。

余同看到朱樉这般做派,本来就不高兴的心情,顿时变得更加不好了。

朱樉从他手上买走了长宁县一直困扰他的荒山荒地,结果转眼就变成寸土寸金的石炭矿。

即便他时候上书自辩,担心遭受到朝廷责罚,但余同内心里一直都七上八下着,可奇怪的是他以为的,朝廷对他的责罚,却一直都没下达。

余同百思不得其解,但他的大名,却已经在应天府八县中传开。

毕竟官场上那点事情,都不是什么秘密,更何况余同把石炭矿当荒地卖了,这在应天府早就成了笑谈,连带着长宁县百姓都成了笑话。

所以如今的长宁县,都被人传成了笑话县,余同更是因此肺都快气炸了,脑瓜子一热,直接跑到应天府,要找朱樉理论。

本来余同来的时候,已经想好了要怎么跟朱樉掰扯,可是看到朱樉的做派,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恨不能跟朱樉单对单打一架。

到底他还保留了一点理智,没有冲动,但是说话的语气自然是不好听的。

“朱大人真的是好手段,明知道荒山下面有石炭,却不告知,还故意压价以荒山价格买下,结果现在连一点炭渣都不给长宁县留,您这么做,是不是太过分了?”

“过分?”朱樉闻言顿时乐了,当初余同拿自己当肥羊宰的时候,可有想过会有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注:本故事为虚构,读者朋友们理性观看,另外主角是以穿越为刘备的身份争霸天下,喜欢蜀汉的朋友可以看看,多谢各位了(???????)?*。东汉末年,汉庭衰败,朝廷混乱不堪,民不聊生,各方诸侯并起,群雄逐鹿。而大学生杨武在家熬夜玩三国群英传时,不幸猝死醒来发现自己竟成了刘备,刘大耳。而故事也从黄巾之乱开始.........。刘宏:“刘备讨贼又是首功,朕封你为将!”刘备:(?˙▽˙?)。刘宏:“什么?你竟
小杨yy
三国草根:没作弊器只能拼操作了
三国草根:没作弊器只能拼操作了
东汉末年。江山穿越到大宦官蹇硕的义子身上,可他来的真不是时候,他的大靠山蹇硕事败,被砍了脑袋。现如今,大将军何进和宦官们鹬蚌相争,一死一逃,被士族们渔翁得利。江山为了自保,盯上了宦官带着皇帝出逃的良机,磨刀霍霍……“你、你别搂着我~”“再离我远点……”“别放手,呜呜……”江山沾沾自喜,斩获从龙之功,竟然还顺到了一个一副小倒霉样的“宫女”……
半舟
重生七皇子横扫六国
重生七皇子横扫六国
兵器研究院的高材生叶秋,因一场车祸穿越到武朝,重生化身为七皇子武泽天!这里是另外一个历史时空,七国割据乱世,各国常年互相攻伐,百姓苦不堪言!庙堂之上权谋不断,江湖之远亦纷争不休,天下竟没有一寸净土!武泽天临危受命,镇守嘉陵关御敌!随后他决心考察列国,游历江湖,红颜蓝灵儿誓死追随!在游历燕国的路上,他们碰巧发现了可以燃烧的黑色石头,还有在大雨中离奇消失的黄金......这一路,他遵循内心,或行侠道,
南溟七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