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妙云非我不嫁,朱棣崩了

第101章 士农工商

“若非陛下自乱世揭竿而起,南征北战,驱逐鞑虏,否则我汉人至今只怕依旧为蛮夷所奴役,永生永世成为被压迫的存在。”

朱樉的话,先开始让一旁的太子朱标心惊肉跳,但听到后面,朱标心中大大松了口气。

自家老二看来是成长了,知道怎么拐着弯的拍老朱马屁,今天的事儿,就算最后成不了,凭朱樉刚刚那几句马屁,想必不会有什么大事。

果然,老朱的脸色由阴转晴,朱樉的马屁,真的是拍得恰到好处,老朱这辈子最得意的,正是驱除鞑虏,让汉人重掌江山社稷。

但老朱依旧搞不明白,这跟匠人地位能扯得上什么关系,于是就有了好奇,促使他想继续听朱樉接下来的话。

“陛下!”朱樉见老朱脸色缓和,赶紧趁热打铁,“您建国之后,确定天下人分为士农工商四种类别,并非以此将天下人分为此四等。”

“您是英主,怎么可能做出如前元将天下人分为三六九等的等级,您的目的是让天下人能够各司其职,为大明效力,使得大明能够千秋万载……”

“行了行了!”朱樉这顿马屁拍得老朱都有些脸红,忍不住打断道:“你小子到底想说什么就直说,到底这些跟匠人扯得上什么关系?”

“自然是有关系的!”朱樉打蛇随棍上,“陛下的英明,世人皆知。”

“您将天下人分为士农工商,目的就是隐喻我大明是以士人为头脑,以农业为国之根本,以工匠巧手为国之基础,以商人为国之血脉……”

“啥?咱什么时候这么说过?”朱元璋越听越糊涂,这特么是他的初衷吗?当初他就那么一说,什么时候成朱樉嘴里这些玩意儿了?

虽然听着舒服,可老朱自己都不明白,他怎么能任由朱樉继续这么掰扯下去?

“陛下说过,臣一直铭记于心。”朱樉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您当初对文武百官说过。”

“我朝士有科举之途,农有农耕桑植之利,工有建筑造器之功,商有以农工之物交易之途,四民并举,方才是我大明大兴之根本……”

“咱这么说过?”朱元璋傻眼了,他不记得自己这么说过,可是朱樉说都是他所言,一直谨记至今,这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正是如此,臣才一直谨记于心,时刻作为臣行事鞭策至理。”朱樉脸不红心不跳说道。

“为此,臣一直都以陛下所言,作为行事准则,臣亦是认为,我大明想要兴旺,国祚能长久绵延,士农工商缺一不可!”

“无士则无头,天下人没有陛下如此英主,便如一盘散沙,无所适从!”

“无农,则国不安稳,天下人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国将不国!”

“无工,则国不强大,军队士卒手上的兵器,农民所用农具,商人所用车马器皿,包括咱们日常所用生活用具,哪一样离得开匠人灵巧的匠心?”

“无商,则国无法富强,没有商人流通商品,为我大明提供大量赋税,朝廷便如无源之水,是以臣才认为,陛下真知灼见,今日才行狂悖之举,还请陛下体谅!”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
德意志风暴
德意志风暴
一场试验事故,让苏强意外穿越到1919年的慕尼黑,成了一名本该死于劫匪之手的外交官之子——克莱.霍夫曼。这是一个德意志历史上最灰暗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战败,正面临着列强的收割。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恶魔崭露头角的时期,一群疯狂的人,刚刚露出獠牙。那些在荧幕和书本上出现的人物,就这样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席卷整个人类的风暴,正在悄然凝聚。无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无人可以在这场风暴
煮熟了的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