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琅琊王

第一百三十二章 琅琊学院

可刘容所需要的人才,是需要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并非是满嘴之乎者也,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

比如,在学识了字的情况之下,刘容并不需要他们再学习四书五经,不需要他们把这些书籍都背诵下来,不需要他们再深入去研究。如深入研究孔圣人一生事迹,到过哪里做过一点什么事等等,这些,有兴趣的可以在闲暇时研究,但并不需要当作是一门学术学问来研究。又有如那些诗词歌赋,这些也是全凭爱好,学子们能懂得如何作诗写文章就行,但并不要求他们人人都做写出花团锦簇的诗词文章来。这个时候,学子而是应该开始学习一些更加专业性的知识。

如学习管治、治理、法律、审案,审核统计等等,甚至更细化到一些手工手艺技术等等。当然,最终都会是向科研人员过渡。

这就是说到数学学科了。郑玄本身也极感兴趣的数学学科的开设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现在应该叫经学算术科。待推广了数字之后,再根据格物知致学设物理、化学等科目。这方面,以后也是刘容要侧重关注的方面,因为抽奖有可能抽得到后世的那些物理化学等等的教科书。对此刘容也是很期待的,希望可以尽快出现并抽取出来。

还有增设武科或到时候分出一个琅琊武学院,主要就是讲武堂,教兵法,教实战实用的东西。

武功的真实存在,刘容认为有需要进行一个系统化教学的整理、训练,为自己培养出更多的武将、猛将出来。

天地玄黄化气功、百战刀法,还有手下武将的那些功法、武将技等等,都可以让武学院的学子学习修炼。

总的来说,琅琊学院,其实就是将来大汉兴盛的摇篮,等于后世北大清华复旦外加黄埔(军)校的混合体。是刘容要关注的重中之重。

郑玄带来的这一批学子,多达数百人,但刘容对这批学子的期望值并不是太高,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经定势,刘容很难再对他们进行挖掘改造。但是,正巧刘容不久便需要一批足可以担当一县官吏的人才,这部份人的现有才学,基本上勉强够用了。

刘容并不担心这些郑玄的弟子不为自己所用。

因为这个大汉时期,是没有科举制度的,学子学习学问,也只是学,他们并不能直接通过考试而入仕为官。读书光宗耀祖、读书是寒门子弟唯一出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在这大汉时候是没有这样的概念的。读书人读书,更多的是为了明理知义,为了提升自我价值,为了修身养性,为了完善自我品格。

世人其实都知道读书好,但是却很难通过读书获得入仕为官的机会。当然,读书的话,却也是一般寒门学子的唯一机会。

因为如果学子们想要通过读书入仕为官的话,那么在学好学问的同时,有两个途径可入仕为官。一是察举制,另一个是征僻制。

察举嘛,就是举荐了,这就得要认识人,结交好地方名望或是贵族、官员。由地方推举入仕。

而征僻的话,就得靠学子个人自己,尽情的去展现自己的才华,打响了自身的名气知名度,获得官府官员或朝廷的赏识,直接征僻为官。好比现在的郑玄,就是被何进直接征僻为官。

又好比现在开阳城的诸葛珪、诸葛玄、颜斐、颜钦、王林等等,他们也都算是受刘容这个地方王爷征僻为官。

又有历史上的诸葛亮,他就是依靠扬名,人没有出山却有了卧龙之名。引得刘备三顾茅庐。

这里的举荐,一般来说,是由郡级官府举荐,此类称为孝廉,由州府举荐的人才称为秀才。没错,大汉时便已经有秀才之称了,但并非后世唐宋明清时期的秀才。

当然,科举制度其实在这大汉已经萌芽了。

主要是为了举荐的关系,一般的官员,他们并不知道地方有什么的人才可向朝廷举荐的。尤其是更多的学子在求学期间,他们并不懂得结交权贵,更不懂得如何扬名。如此,一般人如何得知民间有什么的人才呢?

于是,就有了一个类似于考试的考察制度。这也等于是后来的科举考试制度的前身了。

一般县中的读书人,是可以由乡间的名望推举到县,由县官进行考察,这就是考察读书人的才学了,也就相当于考试。但这个考试,主要是由官府负责考问,然后或出题让学子笔试。

笔试不一定常有,也是由地方县官自行制定的。远没有后来的科举制度中的科举考试那么的认真严格严肃。

真正有才学的,获得了赏识,就会被推荐给朝廷官府。就算不被举荐上去,也都可以获得一个差事,可在县中做一个官吏等等。这也包括了做一些官员的客卿、幕僚等等,有了机会,便可以正式的入仕为官。

这些就是大汉对于人才的使用制度。

实际上,大部份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因为不懂结交名望,不懂为自己扬名而一生不获得朝廷官府任用的。

说白了,一般的普通人,想要出仕为官,那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大汉的朝廷官府的官员,大多都是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你捧我我捧你,互相吹牛逼,一起当官互相扶持。

好比袁氏一门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就是这么得来的,那些门生故吏不是得到袁家的推荐而为官,这推举的多了,袁氏一门的势力就大了。

郑玄被打为清流党派,被禁锢,不得出仕,那么跟着他学习的学子,也可说是清流党派,他们也都是出仕无门。

那怕现在已经解除党锢了,可郑玄本身无心出仕,因而也没法举荐自己的弟子出仕。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容征僻他们为自己办事,出仕为官,刘容相信郑玄的那些弟子们大多都愿意的。

所以,刘容计划,针对这些郑玄的弟子,先成立一个大学部,并且还是短期性质的,最多半年,就让他们毕业,开始为自己做事。

这为琅琊学府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像黄叙、刘邈、诸葛瑾他们,也都让他们入学,成为首届琅琊学院大学毕业生。

刘容先让郑玄、蔡邕等一等,自己会很快就拿出一个章程来。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三国霸业之魂穿刘备
注:本故事为虚构,读者朋友们理性观看,另外主角是以穿越为刘备的身份争霸天下,喜欢蜀汉的朋友可以看看,多谢各位了(???????)?*。东汉末年,汉庭衰败,朝廷混乱不堪,民不聊生,各方诸侯并起,群雄逐鹿。而大学生杨武在家熬夜玩三国群英传时,不幸猝死醒来发现自己竟成了刘备,刘大耳。而故事也从黄巾之乱开始.........。刘宏:“刘备讨贼又是首功,朕封你为将!”刘备:(?˙▽˙?)。刘宏:“什么?你竟
小杨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