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孙策,开局遭遇刺杀!

第37章 曹徐相遇

第136章 曹徐相遇

刘备顶盔掼甲,站在新野城头上,看着远处的落日,心里满是彷徨,他双手抚摸着城上的城砖,轻轻叹了口气。

局势败坏如斯,他才前来荆州投靠刘表多久啊,刘表就下令要将新野城送出去,虽然是碍于孙策军的进攻,可他初来乍到,还未在城中站稳,也没人会考虑他的想法,如此一来,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说实话,刘备对于孙策还是很佩服的,有时候,刘备甚至会想,为什么他不能像其一样百战百胜,实在不行,让他生个孙策这样的儿子也好啊!

“将军,大军已经全部集结好了。”陈到在刘备身后轻声说道。

闻言,刘备身躯一震,他闭上了双眼,心情是要多糟就有多糟,许久之后才睁开双眼,他狠狠捶了一下女墙,说道:“出发,咱们出城!”

随着命令下达,刘备军开始动身,准备往城外行去,除了出城不远后,刘备转头望了一眼,城上插着的“刘”字大旗,终究还是被人拔去了。

为了避免受到曹军和江东军的夹击,刘备终究还是选择了离开新野城,就这样,新野这么一个战略要地,竟然罕见的无兵驻守。

......

此时,新野以北和新野以东,两支部队正在快速前进,目标都是直指新野,而刘备则是准备先往襄阳而去,看看能不能找到机会拜访诸葛亮,即便风险很大,但他自知年岁不小了,再也等不起了。

在军中各级军官的指挥下,上万兵马迈着步伐,缓缓南行,自新野至襄阳,距离并不算远,不过是四五日的路程。

然而,刘备的这一段路程却不可能轻松,因为追击刘表的甘宁大军,正与刘备军迎面相向,若是到时候两军相见,自是免不了一番杀伐。

另一边,曹洪和徐盛终于要对上了,在章陵通往新野的路上,同样是尘土飞扬,徐盛身着甲胄,手持武器骑在战马之上,看起来十分勇武,其后数千士卒,同样极为精锐,并不比曹军士卒差一分。

章陵那边收到消息后,徐盛便向庞统自请带兵前来,一路急行,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他很清楚新野城的重要性。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他选择只带着本部精锐奔赴新野,同样如此选择的还有宛城的曹洪,两人现在就是在抢时间,毕竟谁若是先进城驻防,那这新野基本就是谁的了。

对于急行军的士卒们来说,时间可能过得很慢,可终究有到头的那一刻,徐盛骑在马上,眺望着视野中出现的新野轮廓,感叹道:“果然是一座坚城!”

这时,他身边的一名亲卫司马,指着新野城北惊呼道:“看那边,曹军好像也来了。”

徐盛顺着其指的方向看去,心中瞬间急切了起来,他怒声骂道:“曹洪这厮,速度倒是不慢,传令,全军加速,准备迎战!”

在他的命令下,其本部士卒很快便再次加速朝新野城奔去,而另一边,曹洪等人也是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东门外那批人马,显然是江东军也来了,这让其感觉受到了戏耍,因而异常的愤怒。

就是这股怒火,间接地导致即将发生一场数千人之间的血战,而去此战之后,曹操和孙策这两大军阀之间的关系,恐怕是再也不能像过去那般和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