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第八十五章 互相算计

一众百姓不愧于韩东时的“表演”和期待。

当韩东时说完之后,他们立即起哄,虽然场面有点儿乱糟糟的,但却明明白白地表达他们对于唐军精锐的欢迎。

唐初之时,大家对于军方本来就是带着较为欢迎亲切的态度,特别是关中地区。

大唐于晋阳起家,不过他们早早入主关中,定都于此,而且老李家在隋朝时,于关中就有着深厚的根基。

隋末各路诸侯中,唐军算是自我约束较强的,特别是李世民领军御下甚严,在百姓心中自然口碑甚好。

只看像秦琼程咬金等当朝名将的故事已经被民间改编,完全被大家视为英雄人物,几乎要与三分之时流传下来的英雄名将相提并论,就可见他们的形象多好,唐军有多受欢迎。

苏青若是还保持着冷静思考的话,就不应该贸然拿韩东时带着军队前来说事,给他制造麻烦。

可是他被韩东时打了个措手不及,感觉到了极大的压迫感,又被后面的其他同僚顶在最前面,下意识地就想要反击。

当罗州百姓们都做出选择的时候,已经说明了他们的小伎俩失败。

听到韩东时要把他现在所说的态度上禀进行,苏青才是真正慌了神。

百姓们不站在自己这边,最多就是无法孤立韩东时,对于自己的官位不可能造成什么威胁,可是若让朝廷知道他的态度,那麻烦就大了!

在突厥入侵的大背景下,唐军的重要性上升,更得到朝廷的重视,苏青的话若是被韩东时添油加醋一番,有可能直接被“诬陷”为动摇军心,那是什么罪名,岂是他一个小小的长史能吃得起的?

“大人,是小人见识短浅,思虑不够深,幸得大人指正,我看这点小事就不需要让朝廷知道了吧?”

“诸位一路远行,实在辛苦,我看不要在城门这里耽误时间了,还是先前往州衙如何?”

苏青心中再不情愿,也只能放软态度,把话题移往他处。

后面看着他有所表现的官吏们同感失望,没想到长史大人竟然直接被新任刺史反将一军,直接打击了他们的士气。

苏青主动服软,其他官吏亲眼看到了他的教训,岂敢再触韩东时的霉头?

韩东时至少在气势上已经完全压制住罗州本土官吏,在众人的“拥护”下进入城门,步入刺史府。

“很……不错嘛。”

初看到罗州城墙的时候,韩东时略有失望,本以为整个罗州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不受朝廷重视,城墙如此破败,内部府衙又能好到哪儿去。

万没想到,刺史府竟然颇为华丽,内部园景也很不错,占地更是极广。

“呵呵,看起来辛成那家伙真的只会贪图名声,实际上也是个喜欢享乐之人……现在全都便宜我了。”

根据儒学传统的道德要求以及这么多年来的传统心理,莫说地方大员,便是当朝宰辅甚至是帝王,也不能沉迷于享乐之中。

辛成如果真的像他外在表现的那样,受到名儒赞扬,应该自觉地过着较为简朴的生活。

单看他任上住的刺史府,就能想象得到他实际的为人是什么样子了。

韩东时对于辛成的为人内心鄙视一番,对于他的刺史府就欣然接纳了。

作为一个摸鱼党,他一点儿不想过儒家要求的简朴生活,也不想以那种高自律来要求自己。

他又不是儒生,对于各位圣贤的教诲听听就好,真正的日子还得自己过嘛。

韩东时引着众官吏进入刺史府,由他带来的那一百军士直接接管了刺史府的防卫。

跟着他走进去的罗州官吏们注意到这幅场景,心头不由得升起一个念头。

“假如韩东时真的下了狠心,想一鼓作气把他们全收拾掉,那没一个人能冲得出刺史府啊……”

虽然他们知道,韩东时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没理智的事情,可是这种心理压力却几乎让他们透不过气来,在心理上面对韩东时更居下风了。

韩东时进入主厅,稳稳坐在主座之上,含笑看着各个官吏上前见礼。

这也是官场规矩了。

他们作为韩东时的下属,自然要让上司知道自己的职务,顺便看个眼熟,再怎么说也不能让韩东时主动来熟悉他们。

而且受制于现在的气势压迫以及外面把守的军士带来的心理压力,他们没人敢摆出臭脸,全都客客气气的。

当然了,韩东时没有主动问起,他们也不会主动说出现在罗州面临的具体事务。

苏青已经证明了,正面跟这位刺史大人叫板是不会有啥好结果的,但并不代表他们已经完全接纳了这位上司。

他们现在搞的的是“不合作”态度,消极怠工,什么事务也不会主动配合,尽可能地让韩东时忙中出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