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

第三百零二章

乾清宫,皇帝的话转了一圈之后,终于露出了他的真实意图,准备将禁议之事从内阁和礼部手里拿来,交给寿宁伯张鹤龄处置。

内阁三人,眉头已是蹙成了‘川’字,痛呼‘不可’。

然而,皇帝似乎并不顾及他们,只是望着张鹤龄,准备询问张鹤龄的意思。

“陛下,不可啊,此事绝不可行,否则,恐将影响我大明社稷根本……”

见着皇帝这番动态,刘健一捋衣襟便是跪了下来,高声疾呼。

“臣等请陛下三思!”

“臣等请陛下收回成命!”

随着刘健一声高呼,殿中其他大臣,也是相继跟随。

其实,大明百余年至今,朝廷里有很多祖宗成法或是依旧遵守,或是已被废弛。或是模棱两可的亦可亦不可。只在于,有利与否。

当然,何为有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因时、因势、因人而为。

但有一条,却是不入成法,但也在大家所默认的一些规则之内,那便是皇亲、外戚不可掌军政事。

盖因为,历史殷鉴不少。

故此,自开朝两代之后,历数本朝近百年历史,皇族王公的权力被一步步压缩,以致如今,那些皇帝的叔伯兄弟,俨然是圈着当成猪养。

即便是后代子孙有不乏人才者,除继承空头爵位之外,也是无丝毫可与建树之地。

皇亲是为此,然外戚却不尽然了。

几朝以来,掌权的外戚出过几个,最为有名之人,当属为官历四朝,死后追封国公的孙继宗。

那一位,打破了自开国两代之后,外戚不可主政掌权之默规。也在几朝之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无可否认,孙继宗备受恩宠,身居高位,甚至于领京营掌京师防务,侵害了许多勋贵武臣的利益。

同时,先帝更是命其知经筵,总纂监修《英宗实录》,可谓开了大明外戚之先河。

此举,无疑是严重的侵害了文臣的利益。

这样一位在文武之中皆被超擢的外戚,无论是文臣、武将,无人愿再出一位。

故此,自孙继宗之后,皇帝每每提拔外戚,便是满朝上下一致反对。

朱佑樘冷眼看着殿中大臣纷纷跪下请命,心中波澜不惊。

这般情状,在他意料之中。

外戚掌权厉害与否,难道他会不知,他这个皇帝可非昏君,便是先帝以及他的祖父、祖爷爷,难道不知?

但为何还是出了那几位搅起一时风云的外戚重臣。

盖因为,他的祖爷爷宣宗章皇帝,他的祖父英宗睿皇帝,他的父亲宪宗纯皇帝,也包括他在内,都知道一个道理,外戚作为皇家附庸,有不同于皇亲之立场,更有不同于勋贵文臣之立身。

唯一一个未曾用过外戚之君,便是他的叔爷爷,那位临危上位倚重文臣的景泰帝,当了八年的代宗之后,被复辟扫落了尘埃。

当然,那事并非简单一言便可尽述,但未曾用好人,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其实,外戚真的好用呢。

他们依附皇权,天然站在了皇帝的立场上,得皇帝重用之后,即便是存些私心,也会首先维护皇帝的立场、利益。

且这些武将文臣所考虑的那些隐患,更是无稽之谈。

本朝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根本就没有直接篡夺君权的可能。

且因为外戚之家没有底蕴啊,他们几乎都是普通门第出身,他们的一切皆来源于皇帝,他们的身份也决定了,不会被普世的文臣武将们当成一类人。

更谈不上,有文武大臣、高门豪族会奉其为主之事发生。

说的更直白一些,皇帝可以提拔重用他们,无论他们的权力有多大,皇帝也可以随时一旨手书便将他们打回原形,几乎毫无风险可言。

当然,外戚并不是皇帝的唯一选择,且皇帝选择的前提也是能把住自身,且有能有为之人。

登基十一载,皇帝朱佑樘对此感受也越加深刻了,以前他便有所筹谋,但一直不甚理想。

如今,张鹤龄的出现,他怎会放过。

且,通过几月来,他对张鹤龄的观察,他也越发觉得,张鹤龄会是他手中的孙继宗。且张鹤龄或许更为适合。

故此,莫说只是交些差事,便是封官晋爵,朱佑樘也不会因大臣的反对而放弃。

朱佑樘并不看殿中的众臣,反倒望向张鹤龄,问道:“寿宁伯,你觉得如何?”

感觉朱佑樘似乎很坚决的样子,刘健依然不愿放弃,和之前给个兵马司指挥,给个锦衣卫镇抚使全然不同。

便是皇帝下旨让张鹤龄升任锦衣卫指挥使,刘健也只会稍加反对,若皇帝坚持,他大致也不会再谏。

可此事不同啊,这如同是一个信号,也是已踩上了一条底线之上了,定然不可轻易逾越。

刘健不待张鹤龄回皇帝,又是高呼道:“乞请陛下,听老臣一言,此例不能开啊……”

“唉!”

朱佑樘突然轻叹一声,缓缓道:“诸位爱卿且起身说话吧……”

“陛下,请收回成命,否则,臣等不敢起身……”

朱佑樘眉头一拧,不悦之色一闪而逝,淡淡道:“刘爱卿,诸位爱卿,我大明看似繁华,好似一幅中兴之势。可诸位皆是朝廷重臣,当是知道的更为清楚,如今的大明,并没有看似的那般美好。

外忧内患,诸事种种,朕与诸位大臣皆是殚精竭虑也身心俱疲。故此,朝廷需要人,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愿为为大明,为天下百姓竭力效命之人。天下人皆是朕的臣民,但凡有利于社稷天下,朕又何必谈及年龄、出身……”

“陛下圣明,所言老臣句句赞同,可祖宗成法不可违……”

“又何来的祖宗成法!”

“怎么没有!”

皇帝淡淡一语,刘健尚未说话,此时谢迁突然插上便道:“陛下,便以故郯国公为例,《英宗实录》中有切实记载。

时年,睿皇帝复位,皇帝左右侍臣为有功之人叙功求官,其一孙氏。帝召首辅李贤问曰:‘孙氏一门,长子封侯,次者显官,子孙二十余人皆为官,足以!今又有人请为孙氏绍宗求官以慰太后之心,若何?’

贤答曰:‘初封孙氏子弟为官时,曾请太后以示下,太后多番思量方自允准。且太后并不以孙氏恩赏为喜,曾曰:何功于国,滥授官爵?物盛必衰,但获罪,吾不容也。’

《实录》所载,俱已表明,先睿皇帝与太后及贤德。其后帝、臣皆又言,祖宗以来外戚不管军政事务之规定。

贤曰“国侯继宗淳厚谨慎,有可取之处,时事所需,一时权益以掌京师军务亦可,然不得为例。”帝曰:‘可!此当为后世例!’

陛下,《实录》记载的清清楚楚,皆可查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南明末代皇帝开始
从南明末代皇帝开始
众所周知,打灰是一门技术活。土木老哥魂穿明末,却好死不死穿到了桂王朱由榔身上。这位原本的跑跑皇帝,本来是一个笑话,东躲西藏跑过五十多个地方,最后还是难逃一死。“这可是地狱难度啊,可我啥也不会,只会打灰,这可怎么办?”求生的本能下,桂王勉强登基,开始自救。紧接着明清之际的一众名臣、将星闪亮登场:堵胤锡:“你说这个,叫水泥手榴弹?还能伤人?”李定国:“这叫混凝土的东西实在是神物!用来筑城,必是坚城,千
大白萝卜烧牛腩
开局假太监,我把女帝看个底朝天
开局假太监,我把女帝看个底朝天
一朝穿越,被皇帝发现假太监身份,生命垂危,好在他能看到人生剧本。,把女帝哄成了乖乖女,从此平步青云,步步高升,权倾朝野,称霸武林,独步天下。
木燃青
穿越明朝战神崇祯
穿越明朝战神崇祯
特种兵教官龙成弼,穿越到即将挂歪脖树明朝皇帝朱由检身上,突破束缚,改革赋税,还政于朝,打造最强军队,一个爱亲征的战神崇祯皇帝,收编闯军,收编大西军,振兴华夏。
净坛八戒
伐晋
伐晋
公元347年,东晋第二次北伐彻底失败。两年后,赵国皇帝石虎驾崩,其诸子为争夺皇位致使中原大乱,东晋朝廷派遣大将司马勋乘机再次北伐。苏赫在乘游轮出海旅游的时候发生意外,坠入海中,灵魂穿越到这个最为混乱的时期,变成一名十四五岁的晋人少年。开局被匈奴骑兵俘虏,成为奴隶。且看苏赫如何以弱小的身躯,运用后世的知识,搅动时代的风云!
壹更摸鱼
三国:我在蜀汉朝九晚五
三国:我在蜀汉朝九晚五
简介:回到汉末,绑定系统,杨业只想朝九晚五,不想996,007。刘备:“子瞻有旷世之才,就是疲懒了些,当狠狠磨砺。”杨业:“为了我的躺平大业,当多拉些人来才是”诸葛亮几岁了?徐庶如今在哪?还有那谁谁……
丛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