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刚要称霸,易小川让我收手

第八十三章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朝堂上的唇枪舌战!

然而这还不是挖掘世家的根基!

赵王通过活字印刷术,低廉的纸张,印刷书籍,兴建学校、图书馆,供给学子免费读书!

这是什么概念?!

在汉朝无价之宝、可以传宗接代的书籍。在汉朝只有父传子、代代相传的知识,都随着赵王刘羽的印刷、传播、免费就读,连黔首百姓子弟都能看到!

士族可以延续千年的原因是什么?正是因为他们可以垄断学识!

只有士族出身的子弟、或者投靠士族的寒门子弟,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书本读书识字。

甚至这些无价之宝的书籍,还能通过互相交换,积累名望和人脉关系,宛如一种“货币”似得,属于上流社会的社交方式。

而因为读书识字只属于他们士族的唯一权利,通过举孝廉为官,也只有他们士族子弟,或者投靠他们士族的门生故吏才行了。

这就形成一种垄断!

就算大汉的察举制改革,需要通过考试,结果也是一样的。读书识字只有士族子弟的权利,考来考去还是属于士族之间的竞争角逐!

实际上,察举制也是需要考试的,举孝廉只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还需要通过其他考试。但举孝廉却是最重要的科目,占据的分比最大!

然而汉朝的察举制,中后期后,逐渐的走到了世家大族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的地步。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由此可见吏治的腐败!

对于国家而言,这种腐败就是恶性循环了。可对于世家而言,这种腐败,无疑让他们的家族势力更加庞大,延续的更加长久了!

这正是士族的根基!

可是现在,完全被赵王刘羽横插一杠,强势破坏了。若是任由赵王刘羽发展壮大下去,他们这些士族也别想延续数百年了,家底都要被掘了!

这也是袁绍可以利用满朝公卿,将之拧成一股绳,从政治上打压刘羽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袁绍在刘羽这位冀州霸主的逼退下,节节败退,龟缩渤海,依旧还有不少人才势力投效,为其卖命。

不仅仅因为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家世背景,还因为这些投效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士族或者门生故吏,他们有的选择的情况下,只会选择袁绍。

也只有郭嘉这等寒门子弟,才会将刘羽加入衡量的考虑。只有赵云这等普通人家出身的将领,才会毫不犹豫投效刘羽麾下效力。

至于荀彧,那是身陷囫囵,威逼利诱!其实就连郭嘉,一开始也是身陷虎口,不得不降!

所以别看刘羽如今雄踞幽冀,但在政治上,他一直十分被动,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将自己与士族势力形成对立状态。

不过就算如此,刘羽稳扎稳打,依旧强势崛起了!

靠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知识结晶,刘羽完全可以打破这种局面,那些发明创造,让刘羽可以完全不在规则内行事,依旧势不可挡!

而等到刘羽有着鲸吞天下之势后,就算那些士族们不情不愿,其实也会暗中派遣远亲近邻投靠刘羽阵营,因为必须留一份未来和希望。

狡兔三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就是士族延续数十上百年的守则之一!

就算刘羽与士族有些对立关系,就算那些士族出身的子弟,辅佐刘羽,其实在变向的“拆家”,挖掘家族的根基。但他们也不得不令行禁止,言听计从!

因为若是刘羽未来真的鲸吞天下,真的走到那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这些士族子弟,同样有着从龙之功,同样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而不是直接被刘羽铁骑横扫,身死道消,家族灭亡了!

一切都是利益!

当然,刘羽也并非不是没有盟友,不是没有为其说话的势力,满朝公卿弹劾刘羽的时候,还有一人力排众议,为刘羽据理力争!

太傅刘虞!

刘虞原本是幽州牧,为政宽仁,政绩卓越。爱戴百姓,同样有着“仁名”。

不过因为赵王刘羽和袁绍的明争暗斗,互相之间的尔虞我诈,计策百出,以至于刘虞最后被调离幽州,入京为官。

袁绍听从易小川“调虎离山”、“调任幽州牧刘虞入京”,最后引发赵王刘羽和公孙瓒形成直接、正面的交战,为渤海分担压力。

此计不得不说,将易小川纵观全局、运筹帷幄的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事后诸葛亮,马后炮一下,易小川此计,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最后导致袁绍败走渤海,只能逃亡青州。属实是真正的鼠目寸光!

正因为此计,让幽州牧刘虞和赵王刘羽结缘,两位同样为政宽仁、爱戴百姓的仁义之士,竟然有种相见恨晚、促膝长谈的知己之感!

这也让幽州牧刘虞将幽州,兵不血刃交给赵王刘羽。刘羽也以真情相待回报,借调给刘虞五千兵马入京,勤王救驾,而后反击西凉集团追兵,发挥奇效!

当然,暗中让这五千兵马渗透京师,收集情报,那只能算是刘羽匡扶汉室的私心了!

一切都是为了大汉的未来!

幽州牧刘虞也擢升太傅刘虞,成为了东归洛阳后,汉帝的左膀右臂,也是如今朝堂之上唯一支持刘羽的势力!

当满朝公卿弹劾刘羽的时候,刘虞站出来说出了公道话:“启禀陛下,赵王之所以兴兵南下,讨伐袁绍,盖因袁绍丧尽天良,竟设计决堤,想要水淹冀州。”

“竟有此事!”

满朝公卿的弹劾,让汉帝刘协头疼欲裂,此时终于找到机会责问道:

“朕让赵王督统四州,袁绍竟做出此等害国害民之举,丧尽天良,赵王乃是正义之师,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啊!”

“正是……”

太傅刘虞正想要继续说下去,谁知道被打断了。

有官员质问道:“刘太傅,您声称袁州牧设计决堤,水淹冀州,可有人证物证?这莫不是赵王的诬陷?兵不厌诈,或许这也是赵王出兵青州找到的托词和借口呢?”

“赵王乃是天下皆知的仁王,岂会拿此事来糊弄天下。况且以赵王督统四州的权利,他若是真想攻伐青州,什么借口找不到?何必自绝后路呢?”刘虞冷声反驳道。

对于爱民如子的刘虞而言,袁绍决堤之计、水淹冀州,就是丧尽天良、惨无人道,天理不容,让他十分不耻!

又有官员为袁绍说话了:

“袁本初乃是汝南袁氏出身,袁家名满天下,世人皆知。岂会做出这等丧尽天良,自掘坟墓之事?

当初董卓霸京,天下束手无策。正是袁绍兴兵讨董,匡扶汉室。因为其贵为盟主,以至于太傅袁隗满门抄斩,死于董贼之手。

袁家于公于私,无愧天地,乃是汉室忠臣。于情于理,他都不会做出此等丧尽天良,天理不容之事!”

“哼!”

刘虞冷哼一声:“首先需要纠正你们一点,兴兵讨董者,乃是曾骁骑校尉、现兖州牧曹操发起。

太傅袁隗死于董卓之手不假,但袁隗与董卓狼狈为奸,逼迫少帝禅让退位,以至于汉室蒙羞,此事也是真的!

董卓可是袁家故吏,并且!董卓入京之事,还是袁绍亲自向大将军何进建言。袁绍到底有何居心?袁家到底有什么图谋?吾也百思不得其解呢!

但袁家称不上无愧天地,是不是汉室忠臣,犹未可知!”

这些跳出来质疑反驳的,都是小角色。真正的主要角色,三公九卿,都保持着眼观鼻鼻观心的姿态。这也是避免事情走向没有回旋的余地。

只有刘虞,力排众议,挺身而出!

其实刘虞不仅仅是为了刘羽,还为了冀州的百姓。或者说,他更在意冀州百姓们的生活,那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却差一点被袁绍毁灭。

这是刘虞无法忍受的!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最强斥候
最强斥候
十六年前,天奉王朝与北方绒狄在拒蛮关外大战,两朝将士死伤无数,苦寒大荒血流成河,尸骸筑起了数十座巨大京观,震惊天下!十六年后,两朝开始恢复邦交,但绒狄暗地里却再次秣兵历马蠢蠢欲动,苦寒大荒鬼影幢幢,拒蛮关中暗流涌动!一个来历成迷的男婴在关中长大成人,从小小捕快摇身一变,挤身度望府的斥候之例!在尔虞我诈刀光剑影的血腥岁月之中,这个斥号同名的小小斥候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咬牙成长,逐渐成为了那个令世人嘱目的
从江湖过白衣
回到大宋
回到大宋
别名二十二世纪,医学发达。被药剂改造身体的变异杀手穿越北宋末年。原本已经厌恶鲜血与杀戮的他,只想耕田种地,平凡度过一生。可女真铁骑踏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于是,他再次握紧了手中的刀……面对赵宋王朝的腐朽无能,他于太原城头高声呐喊:
彩色键盘
一梦红楼,偷天换日
一梦红楼,偷天换日
在贾珠受罚将死之际穿越而来,高中探花郎稳定家族内斗。一朝皇恩,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日为臣,便是皇家的棋子。但是不曾想天灾人祸接踵而至,贾珠只想护住家人姊妹,身不由己中才知道只有站得够高,才能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一木九水
魂穿风流八皇子
魂穿风流八皇子
“母妃别伤心了,也别生气了,孩儿以后不惹事就是了。”楚朝阳话刚说完,肖若水再次摇头。“娘亲生气的不是皇儿胡作非为,贪财好色,为富不仁,无恶不作……”“这些都是皇儿之本性,值得表扬,娘亲深感欣慰。”“堂堂大夏国八皇子,有这点小毛病怎么了?”“皇儿不就是摸了她一下屁股吗?这是她的服气,结果……”楚朝阳脑门一黑,这是夸我还是损我?有这样的母亲,何愁不被人打死?楚朝阳为自己的前身感到一丝怜悯。“皇儿,以后
迟暮流年
三国之战神吕布
三国之战神吕布
记录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三国时代,这是一个乱世,正好穿越到了,曹军水淹下邳城,正因为长时间守城,人困马乏的吕布身上,睁眼之时正好看到,宋宪,魏续等将围上来,想要活捉吕布。吕布一声大喝,吓退几人,同时挥动方天画戟!斩杀几将。意外发现脑海之中,多出一个面板。上面有着提示,获得了将魂,将魂可以用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培养手下的将领。吕布大喜,有此金手指在!一统山河,成为一代大帝,也不在话
幻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