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波涛之风起

第八十二章 乱与喜

汉光合二年并州南匈奴勾连东羌反叛。

历史总是残酷的,史书上寥寥几笔,实际上却是无数生灵家破身灭。

站在汉人的角度,南匈奴羌渠单于举兵反叛,一路攻伐汉人村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就是一群背信弃义、恶贯满盈的残暴之徒!

可若是站在匈奴人的角度,一切都是这么的合情合理……

数十年来,南匈奴人处境艰难,他们在大汉只能算是劣等族群,也就和汉人家里的奴隶差不多,一直匍匐在汉人的脚下乞讨生存。

上郡的官吏要想凑钱升官,首先就会要求他们随份子。

上郡的税收完不成,首先就会从他们这里找补。

上郡的汉人遭了灾,首先就会从他们这里抽人服徭役抗灾。

反正汉人有啥事,从来都是优先“照顾”他们。

对于这些“小事”,羌渠单于都能忍,谁让自己的实力弱小呢,作为部落首领可不能随意的意气用事。

可是忍了不代表没怨言,也不代表没脾气!

前些日子上郡新任的郡守就派人来阴阳怪气的哭穷,说什么府库中的钱粮都被前任和王氏联手贪墨了,现今郡府要想兴修水利、重整军备防御鲜卑都毫无用度……

羌渠单于虽然汉语不算精通,可是对方的意思他还是听懂了,无非就是要钱嘛……

正在此时,奢延县右贤王部传来儿子於夫罗被刺身死的消息,羌渠单于听了直接昏倒在地……!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於夫罗一直被羌渠视作自己南匈奴单于的接班人,一直以来都是悉心培养,在整个族群中也是颇有威望,不想如今就这么惨死于汉人刺客之手!

羌渠单于醒来后的第一句话便是:“杀了这个使节,去,去须卜部、虾落部传令,速集所有部族青壮前来王帐,随本单于起兵复仇!”

两日后南匈奴集兵四千骑打出复仇旗号叛汉,随即攻下白土、龟兹两县,其地汉民尽皆遭受屠戮,白土境内圜水河道都被尸骨堵塞,河水净是血色……

~~~~~~~~~~~~~~~~~~~~~~~~~~~~~~~~~~~~~~~~~~~

并州朔方郡西南东羌人营地。

欧阳那古得到了南匈奴起兵的消息后,也召集族人起兵三千骑攻入汉境。

他并非是要跟随南匈奴人,只是单纯的想要确定王庶所说是否属实,毕竟若是只有王氏五百步卒的协助,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单独起兵的。

现在有了南匈奴人顶在前面,他们的压力会小许多,而且王庶还说他联系了北边的鲜卑人,要是鲜卑人也来分一杯羹,那汉朝肯定没有精力来针对自己。

欧阳那古只是简短的做了动员就起兵了,他认为兵贵神速还是比士气高昂重要些,何况若是今后有了收获士气自然也就高涨了,甚至可以攻下汉人领地再做“演讲”嘛……

离开营地后,他就领着大军就直奔正东方的朔方郡大城县。

要破大城县须要先破大城塞,那里是个汉人早年修建的军事边塞,镇守着进入大城的要道。

原本欧阳那古是要绕开此地的,不过王庶说他有内应在其中,大军一到便可轻易取之,大城塞中的汉人兵甲对他们也是极具诱惑,既然如此那就先按他说得办吧!

果然,欧阳那古带着羌人起兵离大城塞还有五里之处,就看到塞中燃起大火……

次日,大城县亦被羌人攻破。

三日后,雁门郡卤城县尉纪蕈杀县令,率县卒响应郭氏、温氏族人起兵,又纠合左近戍夫山贼众共集五千余人,打出清君侧、诛宦党的旗号,迅速得到原平、广武等县支持。

一时间,刚刚经历劫掠的并州,再次烽火遍地,混乱不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