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给朱棣讲蒙古西征

第34章 狠抓教育。

两项政策一公布,整个北方全部积极响应,而南方地区还持有观望态度。

百姓们聚集在河套牌运营的商铺门口,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

然后商队带着他们,一路来到河套,他们基本来自山东,河北,北平,山西,陕西,以及甘肃等北方大部分地区。

陆陆续续来了近5万人,张之庆看到这5万人的到来,心里都乐开了花儿了。

这是5万人口啊,张之庆下令砖厂全力生产,然后以无息借给这些人,等他们定居之后产粮富裕与用粮还,他们基本上定居在磴口一线,以及乌梁素海周边,靠水源的地方,随着有5万人口到来,整个后套地区充实了一些。

张之庆可谓是对他们照顾有加,给他们各种福利津贴,然后鼓励他们生孩子。

当然这5万人里有小孩的家庭还是很多的,这些穷人家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就会被安排去下地干活,放牛放羊。

作为后世人,张之庆明白孩子才是国家的未来,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索性大手一挥,拿出来20万两银子,从南方各地招募落榜的秀才,书生,以及教书先生,来河套,并且动员5000工程兵,在后套各地修建蒙学堂。

推出了一套暂时两年义务教育制度,对,没错,就是暂时的,今后会根据财政收入加大力度,2年5年或者6年。

张之庆对教育方面极为重视,所以让自己最信任的人廖禾芝,一手督办,在河套的那些工部户部兵部的官员们,还有锦衣卫看到张之庆把大把的钱撒在狠抓教育上了,就极为不解。

没过多久这件事儿就传到京城了,一直以来,张之庆在各地官员和京官的眼中,就是一个另类怪胎的存在,好好的富翁不当,非要去经营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也不往自己兜里揣,人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往兜里揣的时候,张之庆却把大把的钱用在了他们极为费解的地方。

南京紫禁城御书房。

“父皇,张兄是这么说的吗?”。

“咱啥时候骗过你?”。

“好一个再穷不能穷教育啊!”。

“是啊,这小子做事风格魄力够大,够狠,这半年来把河套打理的井井有条,就能看得出来,推行出来的那个义务教育制度,咱看了,如果咱们大明要是按照那个制度推行下去,今后咱大明就不缺读书人了,可惜啊咱大明没钱!不过这个制度给咱保留着,今后咱大明有钱了,也搞义务教育制度!”。

老朱眼眸连连闪烁的说道,义务教育制度给他了很大的启发,如果在全国各地推行下去,几代人之后全国人识字率将100%,到时候大明将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可惜啊,义务教育制度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现在大明每年税收才300多万两,别说义务教育制度了就算是维持朝廷运作,都有些履步维艰。

这时老朱忽然一转头,“等张之庆忙完移民的事,就下旨让他来南京吧!”。

“儿臣遵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爱卿,何故造反?
大明:爱卿,何故造反?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左手握把
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
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
李昱作为一个刚毕业的人,本想通过做历史剪辑Up主谋生,不料却偶然推动了命运的齿轮!开局第一个视频,直指二世而亡的强秦。祖龙:我刚四海归一,你告诉我二世而亡?
小鸡吃老英
让你治水患,你刨皇帝祖坟?
让你治水患,你刨皇帝祖坟?
武华年穿到大乾朝,成了一方县令。武华年倾尽全力将卧龙县打造成了一方富县。武华年本想躺平,享受美好生活。谁知那一日大乾皇帝突然到访,使得他离自己躺平的梦想越来越远。
马龙藏海
大唐逍遥侯
大唐逍遥侯
作者很懒,当年误入书坑……玩够了,还是要把坑填上的。嗯,完本后,改个笔名,这样大家就都不认识我了。
工具超人
平乱传
平乱传
大琼帝国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最后整个国家四分五裂,呈群雄割据之势。赵阳也是起义军的一份子,看赵阳如何在群雄中夹缝生存,如何一个个消灭群雄,最终平定乱世,改天换日建立新的秩序。
败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