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被隐藏在了另一个空间当中。
也就是“次空间”。
次空间的时间和物质世界不再互相勾连。
而因为次空间的封闭性,能量的流逝速度也不再和之前那样的快。
这个举措,令氦闪文明成功从一个“短寿”的文明,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成熟的次元文明。
也因此,氦闪文明收获恒星能源的速度,也降了下来。
从之前的每天五千个,降低到了现在的每天一两个。
这已经是最低标准了。
因为他们需要时刻保持光子空间中的温度、能量饱和度等,以此来确保氦闪人的正常生活不受到影响,以及氦闪文明的延续。
氦闪人能承受的最低温度极限在一千万摄氏度左右,再低就可能引起身体失衡,导致死亡。
不过,如果要保证最舒适的话,自然还是确保在一亿摄氏度左右。
这很好理解。
就像是正常地球人也能在低温中待一段时间(指不穿衣服),但肯定会很不舒服,能量消耗加剧、体温降低导致头脑产生疲倦效果等等。
所以,氦闪文明会一直保持这种缓速开采的速度。
而且,因为不再需要时刻担心文明在下一秒就会没掉的关系,他们在选择目标时,也会更加考虑各种综合性因素。
比如,目标恒星是否已经进入了老化阶段、目标恒星所存储的能量多寡等等。
对目标恒星进行综合评估后,才会选择投放恒星发生器。
甚至有时候,他们还会主动地保护一些恒星。
有些恒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一些引力影响而出现意外。
比如,当恒星经过黑洞区域时,黑洞的强引力就会改变恒星的构造,甚至将恒星直接吸走吃掉。
如果氦闪文明提前发现了,他们就会想办法改变恒星的移动轨迹。
比如,利用附近的恒星,来暂时改变周遭几个行星系之间的引力场图,从而达到保全恒星的效果。
或者在行星系边缘安装大型磁性天体,促使两个相邻星系发生互相吸引,从而达到变轨的效果。
这就像是在保护自家果园里的果子,为了防止果子掉在地上摔烂了,就套个袋子保护一下。
不过现在,氦闪文明的光子空间中发生了一场争执。
争执的起因,就和亚库鲁文明有关。
因为亚库鲁星的存活,以及他们的恒星发生器被取走并出现在亚库鲁星上,让氦闪文明第一次看到了其他文明生命的存在。
当然,他们没有看到余宙。
毕竟余宙和大贤者汤的交流,都是直接在汤的意识空间里的。
不过,发达的科技,让氦闪人推导出了亚库鲁文明刚刚经历的一切。
他们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似乎在无形中毁灭了很多文明。
那些文明的生存形态和他们天差地别,但似乎都非常脆弱。
他们生活在冰冷的星球上,感受不到恒星的文明,已经很可怜了。
而他们氦闪人,却连那冰冷的星球,都给人家干碎了!
有的氦闪人很自责,他们想要和亚库鲁文明接触一下,并补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