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

第九十六章 又要骂我了

胡汉山为了保证老百姓不被饿死,可谓是费心又费力,迫于无奈才想出了让老百姓吃麸糠的下策来。

为了避免麸糠被分发粮食的小吏们贪墨了,胡汉山不仅派遣了通政司检校们在一旁监督,亲自用双腿跑遍了整个泾县的乡野。

但是话语权和笔杆子掌握在官僚乡绅的手里,胡汉山为了老百姓侵犯了官僚乡绅的银利,不可避免的就遭到了官僚乡绅们的污蔑和抨击。

抢夺粮商们的粮食,他们背后可都是有着地方大乡绅在支持,再加上这一次赈灾的特殊情况。

背后还有着整个宁国府官员们的支持,这一次真的是犯了众怒。

宁国府官员们为了报复胡汉山毁了他们的财路,很快就把消息传到了金陵。

武定桥东的教坊司内,各个试馆的读书人们整天吃饱了没事干,口诛笔伐这个,张嘴抨击那个。

方孝孺得知了胡汉山干出了这种劣迹斑斑的事情来,哪里还能耐得住性子。

当即就在教坊司的宴席上,带头抨击胡汉山的罪大恶极。

为的就是给恩师宋濂出一口恶气,报复他当初对于恩师宋濂的污蔑。

“你们可曾听说了,胡汉山为了立功在泾县抢夺了赈灾的粮食。”

“这句话说的可就不对了,哪里是要抢劫赈灾粮食,分别是在为囤积居奇做铺垫。”

“别人干不出来这种事,胡汉山绝对是干的出来,就他那副整天荒唐混账的样子,肯定是想趁机捞一笔银子。”

就在方孝孺等试馆读书人抨击胡汉山的时候,胡汉山认为的那名宫里太监,同样是来到了教坊司。

朱元璋通过锦衣卫和通政司的禀报,早就对泾县的情况了如指掌。

今天闲来无事来到教坊司,不是心血来潮想要见识一番教坊司的扬州瘦马。

是想看一看胡汉山的名声,是不是就像锦衣卫和通政司禀报的那样臭名昭着。

朱元璋坐在官帽椅上,端起豆青釉盖碗,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热茶。

就听到了一声声对于胡汉山的抨击,各种粗俗的言辞都出来了,就差没骂胡汉山生孩子没屁眼了。

朱元璋所在的位置,刚好在方孝儒的旁边,难免引起了方孝儒的注意。

坐在教坊司里的各种人物都有,有年轻的浙东公子,也有年纪大一些的地方官员,还有两淮盐商等商人。

唯独没有一身居士服打扮的老居士,明显是一位遵守清规戒律的居士,反常的来到了教坊司里面。

方孝孺还以为朱元璋是锦衣卫的番子,过来探查消息了,心里有了惦记:“不知道这位老居士,对于胡汉山有什么看法。”

朱元璋还以为自己这一次的乔装打扮被人识破了,看了一眼旁边的锦衣卫副指挥使蒋瓛。

得到了没被看穿的肯定答复,朱元璋开口说话了:“还能有什么看法,胡汉山应该是没干什么好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