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之练与瀞灵廷

第27章 蛆虫之巢

练白撑起了身子,已经懒得放狠话了。

“走一走吧。”

练白红着脸说。

夜一笑了笑,没有回话,但是却默默地背着手走在前方引起了路。

……

到达了蛆虫之巢入口的位置时,夜一却并没有带着练白直接进去。反而还特意避开了守卫的视线,躲在了河道旁的高大围墙外。

练白不知道她要搞什么鬼,也就谈不上什么阻止了。反正都是二番队的地盘,到哪儿还不都是让她随便折腾。

地主家的傻姑娘,疯去吧。

地下特别槛理洞,门口只有两名守卫,夜一果然将目标放在了这里。她翻了翻手腕,手中便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石块,拿在她的手里却是刚刚好。

这个石块练白有印象,是刚刚在河道的另一边,夜一偷偷捡的,却不曾想是打算用在这里。

夜一将那石块在手掌中上下颠了颠,然后便将它用灵压包裹了起来,然后扔向了地下槛理洞的入口处。

“……”

练白已经懒得吐槽她了。

这种类似于恶作剧的小把戏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杀伤力,而夜一的目的自然也不是为了伤人。

不过那石块从她手中飞出的速度却是非比寻常,守在入口处的两名守卫似乎听到了什么声响,马上就有了戒备,然而他们的眼睛却跟不上那石块的速度。

就在石块将要砸在门上的前一秒,一个身影突然上入口的上方快速落了下来,然后伸出了手,竟然将那石块稳稳地抓在了手中。

真是漂亮的身姿。

练白对浦原喜助的登场方式表示称赞。

这就是夜一搞这么一出的目的了,竟然只是为了将浦原喜助引出来,不过看她这轻车熟路的样子,显然是不止一次这样做了。估计这也是他们特有的打招呼方式。

见到浦原喜助顺利地出现,夜一也笑了起来,然后转过身便将练白横抱起来,向着林中奔去了。

“放我下来好吗!夜一大人!”

练白额头上布满了黑线。

“啊,抱歉,顺手就拿起来了。”

他们早已经进入树林中了,听到练白的话,夜一的身子顿了顿,将练白放了下来。

说什么顺手,我是小鸡仔吗?这家伙绝对是故意报复,捉弄自己。

也正是因为他们都停了下来,这一耽搁,便被从后方赶来的浦原喜助追到了身边。

“夜一小姐,真是好久不见了啊。”

浦原喜助笑眯眯地和夜一打起了招呼。

从他们的称呼上,就不难看出他们关系的熟络,不过应该是比不过自己和碎蜂的。

我可是直接叫碎蜂“梢绫”的。

“呦,喜助,好久不见,你的速度似乎变慢了啊。”

“怎么会呢。”

浦原喜助表示不解。

“我可是很快就追上你了哦。”

谁知夜一竟然拍了拍站在她一旁的练白,然后对浦原喜助说:“我可是还拎着一个小家伙呢。”

练白依旧懒得张口。

浦原喜助早就看到了练白,恰好这时夜一提到了他,于是,浦原喜助便顺口问起了练白的身份。

“哦,这位小哥是谁啊?”

他的视线落在了练白的身上,然而练白却是发现,他只是在很平淡的发问,却是不曾在意自己的。

换句话说,他吸引不到浦原喜助的注意。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