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第三十二章 操练新兵

王浩给自己的军队定下了不少规矩,基本上参考的都是原世界的军队条例。

但他没有全抄,做了很多的修改。

没办法,必须删减和修改,现在他的士兵都是些大字不识的平民组成。

跟他们讲大道理,讲国家民族是行不通的,意识尚未觉醒,王浩只能将其向保卫家园引导。

军队没有军魂,士兵没有信仰。

王浩只能潜移默化的改变士兵们的思想。

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且没有捷径可走。

没有思想,没有军魂的军队,自己就算给他们再先进,在厉害的武器也白搭!

大明的军队里,各种肉刑非常普遍。

士兵们开小差,顶撞军官,动不动就是一顿痛打。

点名不到,营中喧哗,对军官无礼或不够恭敬等等,都会被拖出去削鼻、刮脸、割骨、穿箭。

这些肉刑在具体执行时还会根据罪行轻重进行分级,比如光穿箭这项就分为穿一箭到穿五箭数级。

封建军队除了主将的个人威望以外,主要还是靠严酷的刑罚来震慑士卒。

让士兵们敬上畏上。

而王浩废除了封建军队对士兵的所有肉刑。

包括削鼻子,砍耳朵,穿箭游营之类的肉刑,保留的刑罚里只剩下了皮鞭和军棍。

还有掌嘴也被王浩视为侮辱行为而废除,如果军官敢扇士兵的嘴巴子,那么王浩会毫不犹豫的处罚他。

他认为大明就是太缺乏给士兵荣誉感了。

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这句俗语直到新华夏才被打破。

你从现在来看,当兵光荣,可一直到民国,华夏士兵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你以为贼配军是怎么来的?

还不是我铁血大宋把罪犯什么的一股脑往军队里送,这帮人一进去能有什么好榜样给士兵学?

王浩要做的,就是加强士兵的荣誉感,培养集体氛围。

因此,他吃饭和官兵一同吃食堂,制定士兵见上官不需要跪拜,只能行握拳抵心的军礼,同时军官必须回礼。

他自己以身作则,带头吃食堂,每天中午都会和士兵在食堂里变吃饭变拉家常。

吃完饭之后,四百多士卒休息休息准备回家,下午还要干农活。

王浩望着空荡荡的操练场,心里期盼着这支军队浴火重生的那一刻。

“刘知县,你的乡勇现在在干嘛呢?如果按我猜的话,应该在帮军官免费干活吧?我现在已经有了四百士卒,只要解决了武器问题,你就不会在是我的对手了!”

王浩自言自语到。

忽然,从乡镇府上,一个留用的小厮跑来,向王浩报告,最后一批王霸沟的乡民已经抵达了。

钱水庭村长正在安排他们落户,而且一起来的还有一伙土匪,那个土匪头子还嚷嚷着要送王浩一个大礼物。

“马大奎?他也跟过来了?”

带着满腹疑问,王浩走出了演武场,去见那位老相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