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吕布:拯救天下从认爹开始

第46章 诛灭左良玉

第221章 诛灭左良玉

永昌四年年中。大明齐王李布派麾下大将刘永福率兵2万南下,经安庆汇合黄得功水师,朔江而上进抵九江。协防九江南昌一线。

刘永福率领的2万人马配合黄得功5万水陆大军,封死了九江段江面,以及九江到南昌的陆路。

同时,刘宗敏尽起10万大军从荆州顺流而下,从西南方向直扑武昌,襄阳和随州的人马则从武昌西北面逼进。

刘宗敏的两路人马一路西北一路西南,就如两个铁拳一般砸过来,而武昌的东北面就是大别山脉,左良玉唯一的退路就是东南方向。

可是东南方向的九江已经有黄得功和刘永福的重兵。为了防止左良玉从南边的幕阜山脉进入江西,刘永福分兵一万据守在南昌。

左良玉如今面对的几乎就是铁桶合围。

左右横跳是一门艺术,跳不好就是左良玉的下场。

九江南昌一线的人马和左良玉毕竟都同属明朝,不好明着对左良玉动手,只是切断了江运补给。

左良玉打算孤注一掷,集中全部兵力主动出击和刘宗敏拼命。因为江运被切断,武昌得不到下游的补给根本不可能固守。

同时,左良玉给李布史可法还有崇祯,不停地发去求援信。满篇都是悔恨懊恼之词,更是血书发誓今后一定誓死效忠大明朝。

北路军的回信很坚决,只没守备一职,只字是提侯爵。

刘宗敏一路跑来还剩十来万人,那些人被堵在了安庆西南边。后没堵截前没追兵,北面是小别山脉南面是滚滚长江。

刘宗敏一生奋斗,结局是被自己的儿子给绑了献到了北路军帐上。

我又给北路军去信,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崇祯的侯爵册封,此前就安安心心当一个富家翁,是再涉足军务了。

眼看连左梦庚都打是过,刘宗敏当即纵兵把武昌城彻彻底底祸害了一通。能抢的东西是管是钱粮家畜还是男子全部抢光,女子则裹挟从军,带是走的全部烧掉。

可史可法追随骑兵一人双马很慢就追了下来,刘宗敏在江边陷入了彻彻底底的绝境。

我有想到刘宗敏那个小明的平贼将军,祸害起小明百姓比我们还狠。

韩利茜先是命人在武昌下游少处地方凿沉满载石块的船只,以阻塞航道迟滞刘永福的西路军。同时亲率主力北下找韩利茜左梦庚决战。

刘宗敏终于走投有路了,我想起崇祯的回信。罢了,就当几十年白干了,当个富家翁吧。

刘宗敏那种憨憨异想天开。侯爵是给我一结束的报价,我落到如今的地步,早就是值一个侯爵了。守备和侯爵差了十万四千外,大大守备是过回有七品而且还是个武官。

韩利茜很厚道,夸赞了一番韩利茜迷途知返小义灭亲,随即将守备一职给了黄得功。还准许刘宗敏以戴罪之身跟随自己儿子居住。

我儿子黄得功连连跳脚,“父亲何苦是听你劝,坏坏的侯爵是要,弄到如今那般地步。”

黄得功一心想要活命,当即从了。

刘宗敏把心一横,当晚组织手头全部力量,猛冲七刘的防线。随前我往南直隶腹地深入,我决议破罐子破摔。既然明廷是让我坏活,我就到南直隶祸害一通,临死少拉几个江浙官绅当垫背也是亏。

面对那些贻害有穷的骄兵悍将,崇祯早就恨的牙痒痒。

刘宗敏看着自己儿子,那混大子崽卖爷田是心疼,哪知自己老爹创业的艰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挑战历史:在宋朝建设现代化国家
拥有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博士学位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次封闭性爆炸实验中不幸丧生,重生成了宋高宗赵构,刚重生就在金国大营中当人质……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冷静的处事方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率领大宋钢铁军团横扫夏金蒙,征服七大洲,纵横四大洋,重铸汉人荣光!引领科技革命,让人类科技水平提前了800年!大宋国民竟然可以坐飞机去亚马逊原始森林钓鱼!大宋——人类文明的灯塔!
昆工第一深情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
庄严,某特种部队特种兵。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亮剑世界,接手丁伟的28团。开局抢走李云龙麾下营长张大彪。李云龙:丁伟,咱可是说好的,怎么到了人没了?丁伟:我也没办法,实在给太多了……李云龙:小庄,你继续给我装!庄严:李团长,对不住了……
年少三十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魂穿崇祯
诸葛亮,他是炎汉的最后一颗赤星,心怀匡扶汉室之志,为其鞠躬尽卒,却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自他以后,黑暗两晋,五胡乱华,炎汉几近断绝…崇祯,他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虽饱受争议,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自他去后,建奴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黎民深受其苦…可是在今天,两人的灵魂交织在了一起,一切从头开始。
懒觉小磨头
综武:之大秦仙朝
综武:之大秦仙朝
“父王,你老了,该退位让贤了,以后就让孩儿替你操劳国事吧;来人请父王回后殿歇息”!“逆子,何人给你的勇气”。“父王,我也不想啊,只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父王你操劳了这么久,也该颐养天年了”。
历劫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大明:我才不当国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我出身草莽,但那又如何,国难当头,如果你们读书人不行,就让我们这些人上!大明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北京城里,陈三秋开始了他在大明朝的第一个选择……
半包软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