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切部署并将任务分配下去之后,苏木只身一人进入实验室中,所有的电子设备以及通信手段多于外界隔离。
秘密实验室中,材料齐全。
以他的权限,现在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调用相当一部分的资源。
喷气式顷转无人机,苏木在脑海中已经解析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对于其中的构造,他早已深思熟虑。
甚至于解析构造之后,得到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已经被苏木轻易地制造出来,并且传播给了西安试飞院的一群老教授。
相信这段时间在这些科研人员努力之下,苏木提出来的新型航空发动机能够很好的得到运用。
毕竟他眼前的秘密实验室中就有着六台航空发动机,还有将近10吨的燃油。
这些都是苏木陆陆续续找上级申请到的。
既然上级答应,苏木的资源已经做到位,那说明一些东西已经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了。
苏木最后也放心。
喷气式旋翼无人机的设计和之前截然不同。
因为四台航空发动机装载在无人机主仓的四周,会产生极强的推力。
极强的推力会使无人机从垂直地面起飞,但4个发动机之后会根据控制条件进行转移。
从而达到让无人机进行水平移动。
这个过程很危险,充斥着各种扰动因素。
同时苏木也要输出燃油来控制航空发动机的喷射。
并且4台发动机之后,配合躯体也需要经过一番考虑。
如果保持在同一轴上,那前面发动机喷射出来的尾焰火,会对后面发动机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害。
航空发动机的尾焰温度很高,喷射出来即使没有作用,却也能提高四周空气温度。
然后对整台飞机都有影响。
这些都是设计以及制造的重中之重。
如果传出去说苏木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将无人机拼凑好,并且成功运行,那一定是天方夜谭。
就连国内最好的飞行器设计专家也都不可能保证在一个月之内,设计出一台能够飞行的大型无人设备。
苏木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首先苏木进入一旁的3D打印实验室,将相关的躯壳打印出来。
他要建造的飞机体型较为庞大。
所以都用的资源也是海量。
提前做好规划,是苏木的工作。
躯壳正在被3D打印机缓缓的打印出来,而苏木自己则开始拼凑起航空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按预定,型制摆放好后,苏木将它连接在一起。
开始进行来回转动实验。
四台航空发动机都需要按既定程序进行喷射。
同时还要保证转向以及喷射强度测试。
这个过程很危险,很枯燥。
但在苏木操纵之下,四台航空发动机能够很好协作在一起,并且呈现规律性以及有节奏感的运动。
苏木松了一大口气。
第一步最关键的一环算是成功完成了。
但接下来更关键的是怎样用芯片来控制,四台航空发动机进行有规律且节奏感的运动。
苏木刚刚所做的一直是将四台航空发动机在一起,通过人为手动操作。
还并未连接飞控芯片以及输入飞控算法。
下一步苏木直接动用了权限,调取了现在国内最顶尖的芯片资源。
飞控芯片设计也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