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海归

第七十章 伯乐善相马,而我善相人!

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渠道接触到朝堂官员的。

所谓的声名赫赫,大多也只是达官贵人们之间的互捧罢了。

为官者,基本上出了自己任职的区域,认识他的人就会少得可怜。

贵族同样如此,离开了家族所在的本地,大部分百姓也不认识这个贵胄。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更容易关心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

赵泗带回来了三种仙粮,倡导官盐降价,推广石涅,以至于如今赵泗的名声虽然放在朝堂之上还是后起之秀。

但是倘若站在底层人的视角上来看,赵泗这个名字甚至已经和李斯不遑多让。

真正的社会底层甚至搞不明白侍郎和丞相之间的差距。

韩信就属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除了本地贵族以外,韩信能够叫的出来名字的贵胄和官员屈指可数。

赵泗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的赵泗在朝堂之上随侍王前,却从不发表太多意见,而在乡野民间,赵泗也从未触及过贵族的利益。

就目前而言赵泗的人生履历来说,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政治正确。

相比较于李斯的毁誉参半,赵泗的名声出奇的好。

最起码就目前而言,赵泗的形象还是十分正面的。

哪怕是和秦国站在了对立面的人,面对赵泗也挑不出来任何毛病。

更不用说,赵泗还随侍王前,各种光环加身,前途远大。

“臣韩信,见过主公!”

毫无意外,韩信迅速的接受了自己成为赵泗门客的事实,甚至不需要做任何心里建设。

赵泗本来就是在他最为窘迫的时候伸出援手,更不用提赵泗前途远大,同时还认可他的才华,人品名声都算是一股清流。

就目前而言,除了面前的赵泗,韩信已经找不到另一个比赵泗更好的主公了。

当然,认可赵泗为人的同时,韩信依旧很想吐槽赵泗别出心裁的招揽门客的方式。

韩信纳头便拜,赵泗也立刻回礼。

“我得足下,如虎添翼也!”

这可是韩信啊!兵仙韩信!

多多益善的韩信!

倘若是以前的赵泗,或许会觉得韩信只会人多打人少。

但是现在的赵泗,在接触了一定军事书籍,并且切身体会了精兵带队的繁琐以后,已经不再是完完全全的军事小白了。

韩信,当得起兵仙之名!

也当得起独一档的存在!

倘若项羽是战场上的一道奇迹,那韩信就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但凡是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都已经是人中龙凤了,值得历史上大书特书了。

而韩信,是这群人中独一档的存在。

因为,哪怕是历史,也没有人知道韩信的上限究竟在哪里,他究竟能够指挥调度多少人,只留下了一句多多益善。

赵泗的重视让韩信感到十分舒适,昨日今日的生活好像自赵泗出现以后就被彻底的割裂开来,让韩信忍不住对未来升起了憧憬。

不过,韩信心中依旧有一个小小的疑惑。

“臣想问主公一个问题。”韩信笑了一下。

虽然这个主公未免有些不着调,但是胜在感情十分真挚。

“我不事生产,常常食不果腹,只能去人家里蹭吃蹭喝,甚至母亲去世,我都没有钱财为之安葬……”韩信顿了一下,忽然意识到自己曾经羞于启齿的事情如今已经可以坦然面对。

当一个人的才华得到了认可,自然而然就会多出一分从容和自信。

“臣往前的名声,在淮阴县,只能说是声名狼藉,可是就算如此,主公想来也应该不认识我……又是如何…?”

韩信问出了最想得到答案的问题。

虽然自认自己才华不凡,可是他甚至没有和赵泗有过任何交流,没有来得及展示过自己的任何才能。

赵泗又是如何一眼就能把自己发掘出来?

这太过于离奇,难不成就是一时兴起?那样或许又太过随缘了。

“这个啊?”

赵泗一边驱车,一边故作神秘的露出一丝微笑。

“伯乐善于相马,而我善于相人!”

赵泗用了一个略显玄幻的回答。

以他在旁人看来随心所欲的招揽门客的方式,根本不可能做出来合理的解释。

既然如此,倒不如坐稳这个相人界伯乐的名号。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