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海归

第一百零二章 造纸术和印刷术!

第105章 造纸术和印刷术!

虽然可以直入宫禁,但是赵泗依旧选择接受搜身通秉,安静等候。

“陛下,赵泗求见!”

始皇帝昏昏沉沉之际,赵高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始皇帝眉头微皱,刚才差一点就睡着了,不过闻是赵泗,始皇帝揉了揉眉心自躺椅之上坐起摆了摆手道:“诏之入内吧!”

尔后,用力揉了揉略显沉重的眉心缓解大脑的疲惫,始皇帝又躺了下去,懒得起来了,没劲。

躺椅伴随着始皇帝的躺椅复又摇摇晃晃,始皇帝眼睛微眯等待着赵泗的到来。

赵泗在赵高的引路之下宫内。

“陛下,赵泗已至。”赵高躬身开口。

赵泗也跟着躬身行礼,躺在躺椅上的始皇帝并没有起身,只是摆了摆手,赵高懂事的退下,只留下赵泗站在原地。

始皇帝没有动静,只是躺在躺椅上微微摇晃,许久没有开口,双眼紧闭,搞得赵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正在寻思自己是不是来错了时候是不是打扰到了始皇帝的时候,始皇帝的双眼缓缓睁开,并没有起身,只是略显疲惫的问道:“今日不在郎中令当值,所来何事?”

“臣有事奏于陛下。”赵泗立刻再次行礼。

“说罢。”始皇帝单手侧撑起脑袋,勉强微微起身。

“臣所来为纸!”赵泗开口。

“纸?”始皇帝挑了挑眉。

“并非缣帛,而是以树木所制之纸!蓝田大营的匠人已经略有小成,可为书写之便。”说罢赵泗从怀中掏出擦屁股剩下的一沓子麻纸向前呈上。

始皇帝接过麻纸用手指摩挲一二,略显粗糙,不过问题不大。

“此纸使麻所制?”始皇帝开口问道。

“正是,不过匠人有些急切,下次应该能制出来更好的纸。”赵泗开口回答道。

“造价几许?比之竹简如何?”始皇帝提起了几分兴趣开口问道。

竹简这玩意,缺陷太大了。

造价也不便宜,制作周期也不短。

合格的竹简,是需要将竹子分为一节一节,而且得挑好竹子,分好竹简片以后还要削平,削平以后要晾晒几天,晾晒以后要烤制,烤制好以后要钻孔,然后用线穿起来。

这样,一份合格的竹简才算制作完成才可以运用于书写。

即便如此,因为材料限制,竹简的书写范围极其有限,通常一份比较常规的竹简上面能够写的字数也就几百字左右。

其次就是比较重,这玩意可是货真价实的竹子,拎起来砸人能给人砸死的那种。

通常来说,几万字的竹简,都得有个几十斤。

始皇帝一天批阅的奏折都得一百多斤……

竹简这玩意没办法批量制作,只能使用人工,砍竹子,削竹片,烤制,然后再穿线,可谓麻烦重重。

至于用布匹吧,渗透性又太强,写字并不方便,缣帛倒是能够专门用来写字,缣帛的别名就是纸,易于书写,是丝织品,但是价格昂贵,一般除了制诏,或者表祭天地祖宗,其余时间很少会用缣帛。

而反观赵泗递过来的纸张,赵泗轻轻的提起一张,质地轻薄,可供书写的面积十分大……这是一眼都能看出来的优点。

“造价比竹简低很多,质量好一点的纸要用上树木竹子,但是胜在可以批量制作,质量差的也能用草木麻,虽然差了点,但是胜在价格低廉。制造时间为不比竹简慢上多少,制造量却比竹简多上很多很多。”赵泗开口回答道。

“哦?”

始皇帝来了兴趣,提笔于麻纸之上写字实验。

却发现书写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墨迹还是比较容易晕染,而且稍有不慎就要透纸而出,始皇帝眉头微皱。

“陛下容禀,这是之前臣于蓝田交代匠人的事情,如今臣已离开蓝田,这功劳却分润不到军匠身上,故而难免有些急于求成。”赵泗见状赶紧开口回答道。

“臣已取二十金私以为赏,令他们静下心来,好生制作,另外他们是军匠,除了制作纸张以外,难免杂物加身,臣来此正为此事。”赵泗开口道。

始皇帝点了点头沉吟片刻。

“你已离了蓝田大营,他们又是军匠……既然如此,将那几个军匠调出蓝田,置于郎中令,交给你来负责。”始皇帝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成品出来需要多久?效果如何?”始皇帝收起一沓麻纸开口问道。

“估摸三五个月,造纸省不了时间。如果不出意外,这次就能够造出易于书写的纸张了。”赵泗开口说道。

始皇帝点了点头,他倒是不质疑赵泗的回答,毕竟这次送来的麻纸已经勉强具备了书写能力,无非就是字迹写大一些罢了,写的在小心一点,再麻烦还能有比在竹简上写字麻烦?

用麻所制,造价低廉,便是写差了也可以换一张重写,不至于心疼。

竹简造价昂贵,兜里没俩钱的使用竹简都小心翼翼,要是写错字了,便会用刀将错字削掉,重新书写,这也是刀笔吏的由来。

当然,竹简还有一个问题,有的竹简制作工艺并不是很好,故而墨迹容易损毁,故而为了长期保存,也有在书写以后再上面照着字迹重新篆刻的习惯。

其次,就是竹简可以用刀削掉薄薄一层更换字体,所以涉及到公文类的竹简,基本上也需要用刀篆刻,以防止有人后面恶意更改公文字迹。

始皇帝微微点头,倘若赵泗能够造出来廉价且好用的纸,那可真就是大功一件了。

最起码自己不用再苦于一天批阅一百多斤的奏折,最起码以后各地运输公文备份不再需要用车为单位来衡量。

竹简笨重,造价昂贵,生产周期漫长,书写不便,客观来说,纸的出现也导致了书籍文献资料的猛增和科学文化的传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