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海归

第九十一章 值守宫门,始皇帝身体素质+1

眼下赵泗已然成了郎官,于门外为自己执戟,始皇帝静下心来开始处理奏折。

他的事情还有很多,红薯土豆玉米三种新粮出产是好事,是大好事,但是也是大忙事。

首先,要督促各地舆论宣传跟上。

其次,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于普天之下推广普及。

眼下出产的红薯土豆玉米,去掉叩祭天地文武百官吃掉的那些,红薯有十来万斤富裕,土豆有十万斤,玉米也有几万斤。

这些都是要作为粮种来进行育种,自然不能在吃,虽然听起来很多,但是实际上想要于普天之下推广依旧麻烦。

天底下面积大了去了,这点种子怎么够?

各地官员不是傻子,关中,尤其是咸阳附近的官员最早得知消息,现在已经上奏开始求种子了。

十来万斤也不够分啊,天下各地都要用,包括陇西百越……

推广肯定要全国同时进行,不可能以一地育种大规模培育,始皇帝提前咨询过农家,如果仅于关中大规模种植培育,遇到灾害很有可能就是全军覆没,各郡县都分拨一些,视情况根据三种新粮的特性分给天下各郡县才是最好的决定。

刚好,种子给了,回头红薯土豆玉米于各地的推广效率也可以同时纳入本地官员的政治业绩考核当中。

不过问题就是,哪个地方该多分,哪个地方该少分,不患寡而患不均,有的地方普通粮食不好伺候,比较急需新作物,也得适当侧重。

关中沃土,耕耘已久,水渠建设,粮食产量较高,眼下反而成了最不急需的地方。

不过眼下关中各地官员上奏,哭爹喊娘,适当性也得分一些出去。

始皇帝皱眉,开始处理这些琐事……

这一忙,就到了中午……

若不是腹中空空,实在饿的厉害,始皇帝恐怕还在继续处理奏折。

“嗯?”始皇帝眉头微动。

今日胃口好像又变好了,平日里始皇帝食欲不振是常态,向来都是一日两餐,就算久未进食,亦无肚饿之感,固定的一日两餐也不像吃饭,和完成任务差不多。

今日倒是奇怪,早上吃的也是正常饭量,眼下刚至午时就饿的肚子直叫,这放在平常极其少见。

因为中午不吃饭是常态,只能现做,始皇帝特意吩咐赵高去准备饭菜。人是铁饭是钢,虽然不清楚为何今日食欲大开,有胃口当然要吃饭,始皇帝又不是自虐狂。

临了看了一眼执戟的赵泗,身形依旧笔直挺拔,看起来丝毫未动。

眼下文武不分家,出将入相才是常态,赵泗身披重甲半日不动,身形依旧挺拔,就这身体素质都值得始皇夸赞。

实际上对于赵泗而言,除了肚子有点饿,他没有任何不适。

璞玉光环可以作用于他人和农作物,但是赵泗才是第一受益人,而且是不停歇起效。

赵泗的身体早就超出常人,区区六十斤重甲对于赵泗而言没有任何压力,只不过以往漂泊海上,个人武勇相比较于大自然的伟力还是不够看。

而今下了岸,入了大秦,却也是一步登天,直接跨越阶级成为了右庶长,免除了战场厮杀的阶段,否则以赵泗的身体素质,战阵之上,捉对厮杀,恐无敌手,若身披重甲,矢志不退,非得整队人手,否则拿捏不住,当然,到了将领这个地步再往上可就得凭脑子了,秦国向来不鼓励将领逞匹夫之勇。

因为肚饿难耐,始皇帝无心处理奏折,难得有闲心注视背着身子拱卫宫门的赵泗,手指于案几之上轻轻叩动。

闲暇之余,注意着赵泗身体是否有所异动。

直至赵高将饭菜奉上,赵泗的身子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宛若生了根的石雕像一般。

始皇帝摇头失笑,这小子已经如此在宫门站定半天,这份身体素质,在给自己执戟过宫门的几人之中,赵泗可谓是首屈一指。

哪怕是王离,蒙毅,以及曾被始皇帝亲切称为朕之武安君的李信,单论身体素质,都不及赵泗。

饭菜已至,始皇帝再无关注赵泗的闲心,腹中空空,难得胃口大开,光是闻到香味,食欲就已经抑制不住。

这种畅快饮食的快感让始皇帝心情也随之舒畅。

菜自然是炒菜,赵泗的带回来的蔬菜种子现在都已经长成可以吃了,自从有了炒锅以后御厨早就开始琢磨花活了。

几个简单的小菜,都已经初步做到了色香味俱全的雏形。

宫门之外,雷打不动,宛若生根雕像一般的赵泗,鼻翼微张,猛猛吸气。

尔后,肚子里发出雷鸣一般的响声,弄的赵泗尴尬不已,声音很大,连始皇帝都忍不住为之侧目。

这负重值守对赵泗来说是小儿科,但是饿着肚子不叫,对于赵泗来说可是犯了大难。

始皇帝的食欲大开很显然让赵泗倍受折磨,站定不动饿了半天的同时还得闻味。

赵泗并不知道,对于始皇帝而言,食欲匮乏才是近段时间的常态。

若是有文本在,始皇帝的脑袋上现在应该正在飘着如下字样。

身体素质+1……

秦朝时期乃至于春秋战国都没啥常备脱产军队,基本上都是兵役。扎根几年的其实理论上是直接服役了几年,不能算常备脱产职业军队。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天灾人祸,十室九空。徐闲在徐达的强坑下,来到了大明。他将凭一己之力,救崇祯,挽民生,收台湾,占北美。凭借一众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力量,造战船,入深蓝,并世界。打造一个万邦来朝的大明帝国,更打造一个铸剑为犁的和平世界。“我要让日光照处,皆为大明土地!让月光撒落,全是大明公民!”
烟雨蓑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