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海归

第七章 所求归家罢了

赵泗更爱口腹之欲。

但是始皇帝这般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很明显对于新品种的香料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

听到辣椒并非粮食而是一种香料就显得有些意兴阑珊。

不过有红薯土豆玉米三种新粮,已经算是收获颇丰。

按照赵泗所说,红薯土豆平均亩产能够达到五百斤,玉米长成周期倍短于小麦,产量略高,虽然不是长生不老药,但是这三种东西确实值得特意回归大秦进献。

“余种可足?”始皇帝开口问道。

“船上还有很多。”

赵泗在到达美洲的时候,特意储存了大量种子,为了防止变质,甚至在船上都有栽种,所以种子留下来的不少,都有个百斤往上。

辣椒种子赵泗也留了很多,纯属赵泗的一己之私,至于其余水果蔬菜种子就没留那么多,一种约莫一小袋子,能留个种就行。

始皇帝点了点头,示意蒙毅派人去船上交接种子,尔后看向赵泗。

“为何归秦?”始皇帝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赵泗说的很好,忠于大秦,忠于他秦始皇。

履历似乎也没有问题,夺船出走以后又继续执行王命,直到发现了意义重大的新作物才中途归秦。

而且这些履历都很好证实,船上四百多人,不可能串供一致,分开询问,很容易问出真假。

但是,始皇帝敏锐的捕捉到了一点。

赵泗的船队不是第一时间靠港,而是在一个月前滞留海外,单独派了一艘船和琅琊本地官府接触以后才集体靠港。

恰好当时始皇帝大巡天下,经过琅琊,得知出海寻仙的船队归来,于是特意前往琅琊等待,这才有了今日赵泗船队靠港,始皇帝亲至的场面。

赵泗沉默片刻开口说道:“所为归家罢了。”

实际上,不管是怎么样的信念,都没有思乡和归家来的强烈。

真正不顾一切都想要执行王命的是极少数,大多数跟随赵泗夺船出海的人,内心最深的执念还是归家。

执行王命,本质上是不愿流落海外的一种借口。

留下来很简单,但是留下来就再也回不去了。

出去执行王命,就有那么一丝虚无缥缈的归家的希望。

哪怕很多人都知道,寻仙之事,十分飘渺,或许终其一生也无法完成王命,重新踏足故乡土地。

但是很多人,都情愿死在归家的路上。

“彼时出海,船上人手,又有哪个没有家眷?一应童男童女,有的还是家中独子。”赵泗开口说道。

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沉重之处。

徐福出海是诸夏历史上第一次远洋探索和航行,听起来波澜壮阔,充满了史诗的味道。

然而本质上,这次出海是徐福一个人的骗局,和几千个家庭的悲剧。

工匠,农人,士卒,告别家中孩儿,最终沦落海外……终生不得归家。

三千童男童女,他们尚在懵懂之时,就在父母悲戚的哭声之中踏上海船,从此往后人生的几十年,再也见不到亲人的面目。

记忆会在她们脑海里逐渐模糊消散,乃至于只是记得自己是有父母的人,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了。

历史华丽的诗篇是用鲜血和眼泪书写而成。

而徐福出海,也只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小小插曲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汉匈奴王
大汉匈奴王
这是汉末南匈奴的故事。刘豹万万没想到自己穿越到三国,成了“其心必异”的匈奴王,与蔡文姬纠缠在一起。他蓦然发现,原来在大汉恢弘的篇章中,竟然有着这么一群胡人,替大汉镇守北关,甚至可能是你我的祖先。他们夹缝中生存,有人恨他们是爪牙,有人视他们为猛兽,有人把他们当走狗,唯独没有人愿意把他们当人。恰逢汉末渐失权柄,又有鲜卑崛起,匈奴难民大量涌入河套,汉廷最后用计再次分裂其部,之后再也无力握住缰绳。逐鹿中原
老李不似人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一朝魂穿,李逸竟然成为了一名宫内的假太监!意外之下,他撞破皇帝女儿身,从此,扶摇而上,平步青云!
三三木头
枭雄镇山河
枭雄镇山河
从活一次能做什么?想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来了兵灾。想让对自己好的人活的好点,那些贪婪的人不肯!怎么办?打倒他们
红色疯子
沙土窝
沙土窝
翔实讲述农村生活的小说。有代农村生活情怀的读者慎入,怕你产生共鸣,哭湿枕巾。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红衫军
明朝末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而华夏大地群雄并起,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大时代。颓势的大明王朝面对着各种困难,一点招架的余地也没有,只是在大踏步走向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1世纪新一代施工员张元彪意外穿越,三观奇正的大好青年从流民乞丐做起,能否在这乱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再造一华夏盛世。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不开后宫,缺乏爽文的张元彪如何表现。
迷人的贾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