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这个太上皇有点不正常

第462章 玉米来历

“这边也是玉米~”

李世民跟在李渊旁边,几人走了几十米,看到前方一片田地里竟然种的都是玉米,那一棵棵玉米仿佛一排排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

“嗯!这些都是正常时令的,距离成熟还要一个月时间吧!”

李渊解释着说道。

听着李渊的话,李世民突然想起了土豆。

“父皇,这在过几天就是土豆成熟的日子了,今年庄子上都种了吗?”

“土豆?没有!”

李渊摇摇头。

“土豆那玩意虽然产量很高,可是土豆也伤地,庄子上的老农告诉我说,这地里的土壤被土豆吃的很厉害,若是再连续种植,以后这耕地就不会那么肥沃了!”

“所以,庄子上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土豆,就在靠山的那边种了五六亩地,算是给大家提供个菜吃吧!”

“对了!这土地是靠养的,你不要忘记找人把土地养护一下!”

“否则以后就可能要减产了!”

李渊一边走,一边对着李世民说道。

“嗯!父皇说的是,大地厚德载物,却也不能过分索取,否则厚土也是会抛弃咱们的!”

李世民颇为赞同的说道,在这个要感谢皇天后土的时代,大家都是在地里刨食的,若是不好好的感恩珍惜,那是不会得到后土的庇佑的。

“父皇,这几块地怎么没有庄稼?”

李世民像个好奇宝宝似的,又饿哪里问道哪里,看着前面空旷的土地,又好奇的问道。

“嗯!”

“这几块地是要用来种麦的!”

“现在是要把地犁一上,然后再给地里上些肥料,把土地好好养护一下,这样明年的收成应该错不了!”

听着李渊的话,李世民突然发现自己就像个啥也不知道的纨绔子弟似的。

“父皇,这肥料是啥?”李世民问道。

“呃……你真想知道?”李渊闻言,看着李世民,促狭的笑道。

呃?

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不能知道的事情?

李世民心中想着,脸上却很认真。

“请父皇不吝赐教,朕回宫后也安排司农去做这件事情,毕竟土地是百姓活着的根,若是能够提高产量,那自然是大喜事!”

“好!”

看着李世民这么坚决认真,李渊点头答应道。

“走!咱们过去看看,一看便知!”

李渊也没有多说什么,带着几人走了过去。

李世民满心欢喜,这一趟蓝田县之行真是不虚此行,不但得到了玉米,还知道了养地的法子。

“咦?怎么这么臭!”

远远的,还没有走到近前,李孝恭便替李世民说了出来。

“伯父,这是……”

李孝恭指着前面那黑乎乎的臭东西,满脸不敢相信。

“没错!就是你看到的这样,这些东西都是金汁,金汁是养护土地最好的东西了!”

“你们也知道,我在这里有个养猪场、养牛场,这些畜牲吃了五谷杂粮,最后拉出这些轮回之物,再把它们放到田地里,瓯成肥料,滋养土地,最后就会有个好收成。你们可不要瞧不起这些金汁,这才是真正的轮回之道。”

“这大自然讲究的是一啄一饮自有定数,而定数就是天道,道家的与民休养生息,也是与地休养生息!”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