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的目的并非仅限于一个户部尚书,还有兵部尚书。
“陛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纵观历朝历代从未有过一个人手揽天下兵马大权的惯例。”
“为了琅琊郡王的清名和朝廷稳定,臣以为当委任一名皇族担任兵部尚书。”
“以此对领兵大将形成制约!”
这番话一出口,上阳宫大殿顿时响起议论声。
因为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吏部尚书宋璟。
不光如此,另一位威望极高的姚崇也跟着附和道。
“陛下,老臣认为宋尚书此言在理,沈源是臣见过最才华横溢的人物,没有之一。”
“无论是为了保护他,还是出于制衡的因素,朝廷都应该对其进行限制。”
不得不说两位老臣一出手,就连武则天都得认真对待。
“两位爱卿觉着什么人适合担任兵部尚书?”
明知道两人是相王李旦的人,但武则天只能做出妥协。
她的身体越发不堪了,已经没有能力再威慑天下群臣了。
宋璟与姚崇对视了一眼,前者郑重道。
“回陛下,潞州长史李隆基最适合担任此职。”
“一来此人属于三代皇族,没有资格参与皇权争夺。”
“二来,李隆基在任上勤勉执政,爱民如子,在与山贼匪徒的交手中几乎没有败绩。”
“臣以为兵部尚书一职,非他莫属!”
随着两位老臣表明态度,朝中三分之二的大臣躬身施了一礼
“臣等附议!”
目光在众臣脸上扫过,武则天凤目中闪过一抹犹豫之色。
最终,喟然长叹一声。
“就依诸位爱卿所言,由李隆基担任兵部尚书。”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散朝后,众臣呼啦一声围在宋璟和姚崇周围,跟着他们一起离开上阳宫大殿。
看方向赫然是相王府。
“父王,好消息,好消息啊!”
李隆基满面春风的推开大门,走进垂钓园。
对着李旦扬了扬手中的宣纸。
“父王,您还不知道吧,就在刚才陛下已经答应让孩儿出任兵部尚书了。”
令人意外的是,李旦脸上并未出现高兴之色。
瞥了他一眼慢悠悠道。
“本王昨天晚上看见高力士秘密接见了几个领兵大将。”
“父王问伱,神都重地,为什么要培养数万死士?”
“你到底要干什么?”
李隆基一僵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强笑道。
“父王你想多了,孩儿哪有能力训养几万死士,只是和军中的大将交好而已。”
见三儿子不像说假话,李旦脸色缓和了下来。
走到他跟前拍了一下其肩膀。
“三郎,自古以来长幼有序,李成器是你大哥,将来的太子人选。”
“父王不想你走上太宗皇帝的老路,还有,太平那丫头是父王最宠爱的妹妹。”
“趁着她没发现之前,立即把你们派去收集证据的人给我叫回来。”
“不然,别怪父王对你不客气!”
李旦一甩袖袍,大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