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第一百章 浙江战事

第101章 浙江战事

永和二年,一月初六。

杨恭自从于永和元年年末最后一天,彻底扫平了台州府黄岩镇大军以后,浙江巡抚屠沂和浙江提督黄升一起炮制的这场大清版“萨尔浒”之战,就算是破产了。

不对,也不能算是破产,毕竟,原版的萨尔浒,就是一路轻敌冒进,被优先击溃,然后再有一路被清军蒙骗,中了埋伏,最后一路得知消息当场吓得溃逃,溃逃途中还因为混乱炸营死伤了一千多人。

而实际上,杨恭在此战的后续基本一致,在朱怡炅还有北方的康熙,都在过大年的时候,杨恭率领麾下第一军疾驰南下,与毫不知情赶上来的温州镇总兵戴坤所部清军直接撞上了。

戴坤虽然毫不知情,但其出色的沙场经验还是让他察觉到了不对劲,只不过,这位温州总兵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明明先前守温州府时还谨小慎微。

结果,看到疾驰南下的明军,竟然误以为明军是惊惶之下南下突围的。

于是乎,戴坤竟然打起了主动进攻的主意,然后,结果显而易见,戴坤的大军总兵力并不比孙洪禹多多少。

但在面对士气如虹的明军,交战不过一炷香的时间,戴坤的军队就全线崩盘。

戴坤意识到情况不妙,却已悔之晚矣,只得率领残部仓皇南逃。

然而,待其南逃往温州府城方向时,侦骑却是发觉府城不知何时竟然已经易帜投贼了。

实际这也怪不得温州知府沈照彦,戴坤带走了府城大部分兵力,只留下区区万人作为留守,其中大半还都是城中募集的青壮兵勇,战斗力几乎为零。

而郑定瑞所部第二军见着温州府一直没有任何动静,终于决定出兵,靠着稳扎稳打,加上棺材炮炸城的手段,仅仅三天把温州城拿下了。

戴坤无奈之下,只能率领残部调转方向,一路南逃处州。

处州总兵和衢州总兵知晓两路大军被破,督台大军到现在都没到,很显然也是凶多吉少。

衢州镇和处州镇当场被吓得率军回师,至于什么合围大战,还围个屁,谁爱围谁围。

回师之余,温州镇总兵戴坤联合了衢州处州二镇总兵,共同上书杭州首府,一面添油加醋推卸责任,不要以为他比较懂如何打仗,就不会推卸责任你了,一面又疯狂请求杭州府援兵。

如此,整个杭州形势瞬间明朗,郑定瑞所部明军陪着杨恭所部第一军,加上之前三战收拢的八万多清军降兵,对外直接号称十万大军,一举北上东进鲸吞了温州金华台州三府之地。

温州知府沈照彦于城破之际跳城自尽,台州知府不知所踪,金华知府于府衙服毒自杀,这死法倒是全都不一样。

浙江中南三府之地,就这么被杨恭一番冒险进兵之下,不过半月就被大明吞并。

眨眼间,明军兵锋直逼杭州首府。

一时间,杭州大震。

浙江巡抚屠沂与浙江提督黄升连夜写了折子将此事上报朝廷,更是一日之间往江宁府两江总督处连发三封求援书,江南震动。

杭州这边鸡飞狗跳的同时,杨恭也是将浙江战报事无巨细,以二百里加急的速度从温州发往了福建泉州府。

短短数日,朱怡炅便得知了浙江战事的结果。

朱怡炅以及泉州府的大明朝廷上下,尽皆一片振奋。

内阁那边更是当即提出了迁都之宜,当然,不是迁都已经控制的浙江三府,而是迁都杭州府。

毕竟,无论是在内阁还是枢密院看来,这杭州府都已然是大明的囊中之物了,就等大明何时进兵去取了。

甚至比较激进的,还再次于朝会上提出了称帝之议,并且还为此列出了各项依据和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汉匈奴王
大汉匈奴王
这是汉末南匈奴的故事。刘豹万万没想到自己穿越到三国,成了“其心必异”的匈奴王,与蔡文姬纠缠在一起。他蓦然发现,原来在大汉恢弘的篇章中,竟然有着这么一群胡人,替大汉镇守北关,甚至可能是你我的祖先。他们夹缝中生存,有人恨他们是爪牙,有人视他们为猛兽,有人把他们当走狗,唯独没有人愿意把他们当人。恰逢汉末渐失权柄,又有鲜卑崛起,匈奴难民大量涌入河套,汉廷最后用计再次分裂其部,之后再也无力握住缰绳。逐鹿中原
老李不似人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一朝魂穿,李逸竟然成为了一名宫内的假太监!意外之下,他撞破皇帝女儿身,从此,扶摇而上,平步青云!
三三木头
枭雄镇山河
枭雄镇山河
从活一次能做什么?想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来了兵灾。想让对自己好的人活的好点,那些贪婪的人不肯!怎么办?打倒他们
红色疯子
沙土窝
沙土窝
翔实讲述农村生活的小说。有代农村生活情怀的读者慎入,怕你产生共鸣,哭湿枕巾。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红衫军
明朝末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而华夏大地群雄并起,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大时代。颓势的大明王朝面对着各种困难,一点招架的余地也没有,只是在大踏步走向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1世纪新一代施工员张元彪意外穿越,三观奇正的大好青年从流民乞丐做起,能否在这乱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再造一华夏盛世。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不开后宫,缺乏爽文的张元彪如何表现。
迷人的贾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