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英豪的操作系统,已经明显超越了竞争对手,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技术领先者,这也让陈兵有了向IBM提出要求的底气。
英豪的这种要求,可不是向IBM进行挑衅,而是向IBM表达了深层合作的意愿。
制定行业标准,很多时候就是这些行业领导者,在私下里达成利益分配的相互妥协,从而避免双方在市场上大打出手,弄的头破血流。
计算机产业是发源于灯塔的产业,整个行业的反展也是由灯塔主导的,能够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也都是灯塔科技体系内的公司。
英豪主动要求加入行业标准制定中来,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表示愿意接受灯塔电子科技产业的“招安”,愿意主动融入灯塔主导的产业体系,而不是另搞一套与灯塔体系相对抗。
加入行业标准制定这种事情,不是前来洽谈软件授权的一个部门副经理,能够有决定权的,陈兵也只是通过他的口,给IBM的高层代句话而已。
陈兵与这位副经理,直接就签署了相关的协议,并没有把加入行业标准制定,作为授予操作系统的软件许可的谈判筹码,也完全没有必要。
英豪与IBM有竞争关系没错,但双方的竞争还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远远没有达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作为计算机行业曾经的垄断者,IBM可以说举世皆敌。陈兵领导的英豪,也只是诸多IBM竞争对手中的一个而已,陈兵相信,该合作的时候,IBM也不会硬要保持敌对。
英豪对IBM授予了操作系统软件许可,是双方在一定范围内的媾和,但这种媾和也只是暂时的。
这一次,不过是IBM被英豪的提前布局,打了一个措手不及,IBM来谋求英豪的软件许可,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未来在这个领域,至少还要再较量几次,才能真正定下竞争格局。
还是那句话,英豪不是微软,IBM愿意采用微软的系统,是硬件厂商与软件厂商之间的合作。
而英豪公司是IBM的竞争对手,除非是英豪的操作系统,已经取得了无法替代的稳定地位,否则IBM一定会尝试用其他的操作系统,来替代英豪的WINDOWS。
至于IBM未来会推出什么样的系统,此时陈兵已经完全无法猜测了,陈兵这几年不停的折腾,早已经用小蝴蝶的翅膀,掀起了巨大的风暴。
至少个人计算机领域,已经被陈兵彻底搅得天翻地覆,产业格局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陈兵也很难再去套用前世的产业经验。
陈兵猜不到,未来IBM会拿出来与英豪竞争的操作系统,会是IBM自己研发的,还是会继续让微软来研发,但此时的陈兵对这种必然到来的竞争,已经毫无畏惧,甚至隐隐有些期待。
英豪之前推出的两款WINDOWS版本,在功能上,几乎都是照抄了前世微软的成功版本,但从下一个版本开始,英豪的WINDOWS产品,必然要与历史上的版本走上完全不同的技术岔路。
前世的微软,在90年代初,凭借WINDOWS3.0版本,取得了明显的市场领先,而在WINDOWS95的版本之后,就在技术垄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英豪是中国人的公司,注定不能走微软那种技术垄断的道路,对于历史上非常成功的WINDOWS95就不可能再进行全面的抄袭。
这段时间,陈兵其实一直在一个悄悄复盘前世微软的经历,分析其中的得失,也为英豪自己的操作系统,确定更新的技术方向。
WINDOWS95作为前世微软最着名的版本,毫无疑问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这并不代表,这个版本就真的毫无瑕疵,恰恰相反,这个版本其实瑕疵不少,也成为了微软日益僵化的原因。
在陈兵看来,WINDOWS95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在技术上却走偏了,而在后续的版本中,更是越走越偏。
在陈兵看来,WINDOWS95的偏颇之处,就是对功能的不断拓展,不断将各种功能内置到操作系统之内,这使得WINDOWS系统,功能日益强大的同时,也越来越臃肿僵化。
这种贪大求全的发展方向,使得微软再难灵活的起来,等到各种智能设备开始兴起的时候,已经庞大无比WINDOWS系统,已经再难装入这些“小池塘”。这次才给了安卓这种新型的操作系统逐步崛起的机会。
后世很多人在讨论微软为什么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失败,得出的结论也很多,给出的原因也各种各样,甚至有人帮微软开脱,说微软失败是因为起步太晚。
但其实微软起步真的不晚,甚至可以说是起步很早,早在1996年,微软就推出了针对嵌入式设备的CE系统,2003年更是推出了Windows Mobile,2010年又推出了Windows Phone。但这些尝试,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在陈兵看来,微软在手机系统上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因为微软系统的庞大和僵硬,而是这种庞大和僵硬背后的产品定位失误,而这种失误,就是从WINDOWS95开始的。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管理和调用,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这里说的“人”并不应该是那些普通用户,而应该是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者。
操作系统是伴随着计算机产生就开始出现的基础软件,为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基础环境,是操作系统最核心的功能。
但看看微软自从垄断了市场之后,在干什么?他在不停的和那些应用软件的开发者进行竞争,不断的凭借WINDOWS的垄断地位,将各种应用功能进行内置,以此来抢夺应用软件的市场空间。
这种垄断经营的思路,在微软与网景最着名的浏览器之争上,就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功能被微软内置,倒下的应用软件开发商不知凡几。
而这种不断内置功能软件的经营思路,就使得WINDOWS系统,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操作系统了,而是变成一个不断庞大的应用软件集合,操作系统的功能反而被弱化了。
在PC时代,这种不断扩充功能的系统,虽然一直在挤压应用软件开发商的空间,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相当友好的,因为使用起来更加的便利。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微软不需要考虑什么软件生态的问题,他自己就已经是一个很完整的生态了,至于其他开发商开发的应用软件,只是对微软系统的补充。
而到了手机操作领域,这种思路就根本无法得到实施了,手机的硬件有太多的限制,根本不可能装载下一个功能集合体怪兽。
只能是在一个简洁的操作系统基础上,选择性的安装一些应用,也就是塑造所谓的应用生态体系。
但这种应用生态体系,能够更加容易获取利润的是应用开发者,苹果的体系,通过权利金制度,通过苹果税,分享了这些应用软件的利润,能够稳定下来。
安卓却由于开源的关系,对这些应用开发者控制力不足,能够收取的平台税非常有限,因此获利能力远不如苹果。
至于微软,未必开发不出这种简洁的操作系统平台,但微软太习惯于自己来抢夺利润了,根本不愿意去与开发者建立什么真正的生态体系,最后被市场淘汰也就是必然的结局。
陈兵是不敢去垄断市场的,注定无法走微软的老路,可行的办法,就是把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进行明确的分隔。
操作系统尽量去做的简洁,甚至隐藏到底层去,成为真正的基础软件。
而那些应用软件,英豪也不是不可以做,但绝对不能跟操作系统在捆绑起来,更不能把那些原本应该在应用层面出现的功能,内置到操作系统之内。
英豪现在在操作系统的开发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领先优势,未来集中力量在操作系统的基础功能上,就可以与众多的应用软件开发商,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甚至在PC时代,就培养出软件生态的产业结构。
一旦这种产业结构形成,英豪自然不惧怕IBM或微软来竞争。
而且,当陈兵准备把WINDOWS,自我限制成为一个真正的底层操作系统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这种操作系统的获利能力上,自砍了一刀,也会降低别人对这一领域的觊觎。
更加重要的是,一旦陈兵的这种布局完成,英豪的操作系统,就会成为诸多软件应用开发者,真正的生存土壤。这个操作系统,会与诸多的硬件厂商、软件厂商形成紧密的利益同盟。
到了那个时候,即使灯塔发现了操作系统对于计算机产业的重要性,也要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对英豪进行过分的打压,这就可以让英豪在未来有更多的回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