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资料做成了什么,陈星其实并不关心。
若是真有什么创造性的成果,最后呈现在时间上的,就不会是403秒,
而会是1403秒。
陈星是想看看在这么多年的研究之中,
有没有发现一些新的可以突破的方向。
来回翻看了两三遍,
陈星有了大致的方向。
“必须要优化磁场位形。”
陈星自言自语。
“要降低仿星器的新经典运输水平和高能粒子损失水平。”
“可以通过仿星器磁场位形优化实现精准对称,这样仿星器就可以实现和托卡马克相当的新经典输运水平和高能粒子损失水平。”
陈星把资料丢到一边,
他想到了一个概念。
“永磁体。”
“永磁体。”
几乎是异口同声,
他同时和盘古说出永磁体这三个字。
陈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同时又有些没来由的悲凉,
没想到最能与自己并肩的,
居然是一个数字生命。
至于数字生命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生命,
观念上的转变,
陈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盘古,你怎么看?要如何用工程简单的永磁体块儿产生所需的三维磁场?”
“分解。”
盘古秒答。
对于陈星而言,一秒转瞬即逝。
对于盘古而言,一秒足够把这个世界永磁体的相关知识,
看上一遍了。
“细说。”
陈星对盘古能够猜中自己的想法感到有些意外。
但还是想听听盘古的细解。
“永磁体块儿的设计,不能一蹴而就。要将涉及过程分解为逐个设计每一块儿永磁体,然后进行多次迭代,以获得最优设计。”
“可以在局部和全局两个层面进行优化。”
陈星看盘古沉默,像是在教导自己的学生一般,
抽丝剥茧地分析道,“必须高度限定每一块儿永磁体的具体形式,直接以工程实现为出发点,进行永磁体的设计。最终目的,是实现昆仑仿星器永磁体的标准化,让所有永磁体块的大小、形状、剩磁强度完全相同而且磁化方向为有限个指定方向之一。”
“对的,父亲,这样不仅可以批量生产,更重要的是统一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使得永磁体拼装起来,有利于装配精度的控制。”
盘古又是瞬间领会了陈星的意图。
“不错,永磁体用于仿星器,其实并不是我们的首创,不过最佳的永磁体设计方案以及排步方案,还没有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陈星询问盘古,“国内最好的永磁体研发团队和工厂是哪家?”
“北辰科学院下属的北苍研究院,乐晋龙教授,工厂也是位于北苍市的北苍永磁公司。”
“好的,我知道了。”
陈星打算向乐晋龙教授好好请教一下。
“爸爸,在我看来,永磁公司可以合作,至于乐晋龙教授,暂时可以不必去请教。”
“为什么?”
陈星被盘古略带醋意的回答逗乐了。
“我认为我在永磁体方面的见解,应该不比乐晋龙教授差。”
“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陈星不置可否,
盘古的检索和学习能力毋庸置疑,
但能否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之中,总结或者得出些什么,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