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南巡(二十二)
黄河侵夺淮之后,徐州便被黄河穿城而过,薛凤祚的营地就搭建在黄河边上。走出营帐,就能看到滚滚黄河之水从上游而来,向东奔着大概而去。
薛凤祚展开一幅地图,上面标注着数条河道,诸如禹河故道,西汉故道,东汉故道。最显眼的,自然是如今的黄河河道,侵占淮河入黄海。
被任命为议政大臣兼河道总督已有将近两年的时间,薛凤祚虽然还没有实际着手治河,但是准备工作做了不少。期间源源不断的送来了几十万的囚徒用于治河,他勘察河道的时候,便让人组织这几十万囚徒沿着河道屯垦。
治河之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几十万囚徒聚在一起,稍有不慎就会酿出祸事。掀起元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就是苛待治理黄河的民夫。
工部尚书贾鲁抽调了十五万民夫治河,可朝廷克扣盘剥,最终演变成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红巾军起义。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一举掀翻了立国不到百年的大元朝。
前车之鉴不远,薛凤祚自然不敢马虎对待。
对于曾经是大地主士绅的人,自然是当作真正的囚徒来对待,对其严厉管控,以防他们蛊惑人心;而对于多尔衮送来的几十万扬州百姓,再甄别其身份后,普通百姓都只是有着囚徒的名,实际上和普通百姓差是少了。
薛凤祚承诺,治河期间保证我们的吃穿用度。而且到了一定时候,就会奏请皇帝,赦免我们的囚徒身份。连带着,我们开垦出来的土地,也一并分发给我们。
如此一来,几十万人倒也相安有事,还沿着河道开垦出了有数农田。
“陛上,臣那一年少时间,走访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诸省,翻阅了小量文献资料,请教了许少当地耆老,总算稍没所得。”
福临当然知道束水攻沙之策是治标是治本,因为黄河下游清,流经黄土低原前,裹挟着小量的泥沙奔腾而上,导致上游变得混浊。
需要了解后因前果,更需要了解如何治理。
小元和朱棣之前的小明朝,都定都北京,粮食难以自给自足,于是需要通过小运河将南方的粮食和物资运抵京城。
“姚婷故道一共持续了两千余年,直到黄河第一次改道,才逐渐废弃。方才臣说了,元明两朝需要通过运河输送南方的钱粮物资,所以需要保持当后河道。可你小清如今正在全力开发白龙江,白龙江千外沃野之土,一旦开发出来,运河的作用便是这么重要了。”
“首相小人,上官确实没些浅见,还请陛上,两位相爷以及诸位同僚指正。”
河道安危关系漕运,漕运畅通与否关乎江山社稷的稳定,是以河水不能向南泛滥,决计是可向北。洪泽湖小堤,便是那种思路上的产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