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南巡(十七)
孔庙,祭祀孔子的祠庙,始建于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经历代增修扩建,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如今孔庙占地三百余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四百余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
之所以会仿故宫样式修建,是因为在大德十一年的时候,元成宗铁穆尔追谥孔子为“圣文宣王”。既然封王了,孔庙的样式自然要向王宫看齐。
围墙四角增建的角楼,殿庞之上增设的装饰,都是为了王宫之制而设。
到了嘉靖时期,张璁认为孔子封王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嘉靖皇帝依其意见,去掉了孔子的王号和大成文宣的谥号,只称至圣先师。
可这一来,孔家不干了。好好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变成了至圣先师,逼格直降数个等级,谁认啊。反正孔家继续供奉着文宣王的牌位,嘉靖也无可奈何,总不能出兵给他推平吧?
等到福临入关,不止有官员建议他去曲阜祭祀孔子,让他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还有旧明官员建议他恢复孔子在元朝时的谥号。也就是建议福临,给孔子封王。
如今嘛,这样的声音不复存在,再没人让他给孔子封王,给孔家人封公,就连祭祀孔子的事也没人提了。
不过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历久弥新。就凭这一点,就值得福临亲至曲阜祭祀。
当然,祭祀孔子和推翻孔家人,两者并不冲突。孔子是孔子,孔家人是孔家人,二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再说了,连儒家亚圣孟子都说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孔,孟,颜,曾四家传至今日,又何止五世?
几人从圣时门而进,一路穿过弦道门,大中门,同文门,便抵达了奎文阁。作为历代帝王赐书、墨迹收藏之处,奎文阁内墨宝非常多。
福临随意翻阅了下历代帝王的墨宝,发现最赏心悦目的还得是宋徽宗的千字文,他独创的瘦金体确实挺好看。
出现在这里的是拓本,而不是真本。就算有真本,也早就毁于了战火。
据《奎文阁重置书籍记》所载,大明正德六年,刘六、刘七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曲阜、占领孔庙,秣马于庭,污书于池,将奎文阁内藏书焚毁殆尽。
平定刘家兄弟的起义后,皇帝又命礼部颁御书以赐,之后奎文阁的藏书又渐渐多了起来。
福临看到石碑上的内容的时候,还哀叹了一下。起义就起义,杀孔家人不行吗,非要毁书,书何其无辜?
“陛下,平常看书也就算了,你怎么出来玩也看书,这也太没意思了吧。”十分讨厌学堂生活但又无可奈何的孟古青,看到福临在翻书,不由得吐槽道。
福临把书合上,笑着对孟古青说道:“你呀,懂什么。这可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可不是普通的书。”
虽说是拓本,但也有数十年,乃至百余年的历史,说句瑰宝也不为过。
好歹是没看了,只是路上一直在跟孟古青和朱媺婥说,让他们好好学习,多读点书。
“诶呀!我知道了,多读书,多做题。真的是,一天到晚就是念叨读书读书,好不容易出来玩,还要被说教。”孟古青刁蛮的性子上来,对福临的说教有些不耐烦了。
福临也不惯着:“你是中宫皇后,天底下最为显赫的人之一,当然要为天下之人做表率,带头读书。伱看额娘,入关以来,从来都是手不释卷,何曾懈怠过一天?”
孟古青其实也有在认真读书,只是现在是游玩的时候,不想再听到关于读书学习的事。玩就要玩的开心,不要想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