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福临

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巡(七)

杨荣病逝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整整204年的时间,福建都没有出过内阁大学士。

闽粤两地的方言问题,真正得到解决,要等到雍正登基以后。在雍正六年,他下了道旨意:

“每引见大小臣工,凡陈奏履历之时,惟有闽广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

赴任他省,又安能宣读训谕,审断词讼,皆历历清楚,使小民共晓乎?官民上下语言不通,必使胥吏从中代为传递,于是添设假借,百病丛生,而事理之贻误多矣。

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转饬所属府州县有司及教官,遍为传示,多方训导,务使语言明白,使人通晓,不得仍前习为乡音。”

皇帝特地下旨让两省矫正口音,可见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福临话音落下,吃过语言亏的洪承畴,立马回答道:“陛下,方才的奏对,乡啬夫祁远其实提到了两个问题,其一为语言不通,其二为教育不兴,乡里的适龄儿童无法入学院读书。”

“臣以为,只需要大兴官学,祁远所提出的两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早在顺治元年,福临就和汤若望等人一起推出了拼音字典,将俗体字收录于其中,作为大清的正体字。随后下诏在大清境内推行拼音,字典和正体字。

只不过再好的诏令,也需要有人去执行。官府层面推行的还比较好,几乎每个官员人手一本顺治字典。可涉及到百姓层面,执行的就一塌糊涂了。

明朝的学校教育体系非常健全,不仅有官学,还有各地大户人家的私塾,读书人办的学院,总的来说,明朝教书的老师多。

可如今的情况是,为了贯彻落实福临的均田和纳粮政策,绝大多数明朝的官员都没有被沿用,包括教育体系里的各级学官。还有大户人家的私塾,也在分田过程中被取缔。

原有的教育体系被摧毁,而新的教育体系却因为财政的原因没能及时跟上,这才导致现如今的适龄孩童无法上学。书现在很便宜,几文钱就能买一本,可是没有教授的老师。

只要大兴官学,在启蒙中推行拼音字典,语言不通的问题便不复存在。

听了洪承畴的话,福临看向代善:“皇伯,洪师傅所言在理,如今已是顺治三年,大清的官学也是时候建立了,不知国库是否宽裕?”

“陛下,官学的事臣已经开始着手处理,现在正在和两所学堂的老师沟通教材的问题。同时内阁还在研究学制,在讨论是否要沿用前明的制度。”

其实对于读书和搭建教育体系这事,福临最有发言权,于是便将后世的年级制度制度,小学,中学,大学等说了出来。

“尚书房里,年龄差距太大,小的只五六岁,大的十三四岁,放在一起读书实在太乱。”

推行年级制度后,这个年龄差距问题,便能够有效的得到解决。

有了福临的思路,代善等人对大办官学的事情,又有了新的想法。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魂穿风流八皇子
魂穿风流八皇子
“母妃别伤心了,也别生气了,孩儿以后不惹事就是了。”楚朝阳话刚说完,肖若水再次摇头。“娘亲生气的不是皇儿胡作非为,贪财好色,为富不仁,无恶不作……”“这些都是皇儿之本性,值得表扬,娘亲深感欣慰。”“堂堂大夏国八皇子,有这点小毛病怎么了?”“皇儿不就是摸了她一下屁股吗?这是她的服气,结果……”楚朝阳脑门一黑,这是夸我还是损我?有这样的母亲,何愁不被人打死?楚朝阳为自己的前身感到一丝怜悯。“皇儿,以后
迟暮流年
三国之战神吕布
三国之战神吕布
记录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三国时代,这是一个乱世,正好穿越到了,曹军水淹下邳城,正因为长时间守城,人困马乏的吕布身上,睁眼之时正好看到,宋宪,魏续等将围上来,想要活捉吕布。吕布一声大喝,吓退几人,同时挥动方天画戟!斩杀几将。意外发现脑海之中,多出一个面板。上面有着提示,获得了将魂,将魂可以用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培养手下的将领。吕布大喜,有此金手指在!一统山河,成为一代大帝,也不在话
幻之风云
换宋
换宋
换宋简介一个长在21世纪的年轻人,一次意外。中国最为神秘部队的允浩,死后的灵魂来到了禹朝。波涛汹涌的禹朝宣武年间,天下动荡,群雄四起,风雨飘摇的大禹。胡掳扣边关,马蹄惊中原。有人迎难而上,有人选择逃避,英雄的悲歌在大地上传来,血与泪的交接,呐喊与咆哮在震荡。谁在嘶吼,谁在怒骂。谁在挥刀,谁在吟唱。武佶,天祚帝,完颜阿古打,吴起买,耶律大石,完颜宗望,完颜宗汉,完颜宗弼,完颜宗府,完颜希尹,铁木真,
懒散的兔子
融越豪杰志
融越豪杰志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作家woopp5
三国:从何太后妹夫开始
三国:从何太后妹夫开始
“挟太后而令诸侯,掌天下之柄”!灵帝驾崩两月余,宦官士人争不休......“天”字级杀手穿越到何太后妹夫的身上,刚出场便掌控何太后.....宦官乱政、何进专权、董卓祸京,且看张奉如何在腥风血雨的洛阳城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铁血王朝!马踏荆州,剑抵江东,武将我要收,美人我也要......!
青梅煮酒吃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