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又看向鳌拜三人:“不过今天既然来都来了,朕也不做恶人,赶你们走。”辞行这种表忠心的事,在福临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安安心心把事做好,就是最大的忠诚。
“张卿,现在各地的第一要务就是分田,你没有分田这方面的经验,南下途中可以多向鳌卿和宋卿请教,他们在直隶做的就很不错。”
“你身上的担子很重,朕希望你能挑起来。朕还是那句话,若是有什么困难,尽管向内阁提便是,合理之处朝廷肯定会大力支持。”
不消福临提醒,张存仁本身就有这个心思。他已经准备在南下途中,好好向鳌拜和宋献策等人讨教一番。至于福临说的困难,他也确实遇到了,也确实向内阁提了,但到现在还没个答复。
他今天来除了辞行,就是想通过福临,尽早把事情定下,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治理江苏,不耽误五月的祭拜。
“陛下,臣今日过来,确实是发现了一个难事,想要得到朝廷的支持。”
“这事你跟皇伯说就是,朕现在年纪还小,主要任务是读书。朝中大事,自有内阁决定。”
“陛下容禀,此事臣已向内阁诸位宰相说明,只是宰相们说兹事体大,需要仔细商讨一番,无法立马给臣答复。”
福临看向济尔哈朗,想从他这里得到答案。济尔哈朗见状,恭敬的说道:“陛下,张巡抚说的是给江苏减税之事,此事确实兹事体大,臣等真的没办法尽快给出答复。”
江南本就是富庶之地,没多征税就很不错了,你还想减税?入关之处,北方诸省都有减税,甚至免税。去年秋收,朝廷根本没收上来多少税赋,到现在还吃着老本。
如今好不容易得了个财税重地,想着多少能收点钱上来。福临下一步计划就是兴办官学,没钱可不成。有些不高兴的看着张存仁,仿佛在说这事你也敢提?
张存仁见福临脸色有变,连忙解释道:“陛下,内中另有隐情,且听臣慢慢道来。”
“说吧,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关于江南,陛下可能听得最多的就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等话吧?”
福临点点头:“难道不是吗?”
“是也不是。”从多尔衮有意让张存仁担任江南巡抚后,他就开始调查江南的情况,却是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今虽然从江南巡抚变成了江苏巡抚,但之前发现的问题,却依旧存在,甚至更严重了。
“经过臣一个多月的走访,如今江苏多种棉田,早已不是当初的鱼米之乡。且终明一朝,都对江苏课以重税,以至于百姓宁肯将田荒废,也不愿种田。”
“竟有这事?”这事福临确实不太清楚,不管是前世而是如今,对江苏这个地方的印象就是大内斗省,有钱。一个省甚至一个市,就能抵得过一个中等国家。
至于征税多,导致不愿种田,不止江苏,全国各地都有。所以福临才会特意叮嘱,定下四成正税后,谁多向百姓收税,他就要谁脑袋。
“臣以性命担保,此事千真万确。如今江南之地,肥了大户,苦了普通百姓。良田要么荒废,长满了杂草,要么就是种满了棉桑,无法产量。”
“睿亲王建议将江南大户尽数迁走,臣一百个赞同。可他们的田,多为棉桑之田,少量种植水稻。如此一来,哪怕是分田给百姓,恐怕也不足以养活江南百姓。”
“所以臣才想请内阁为江南之地免税三年,三年之后,逐年提高,直至征税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