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耕牛
攻灭李自成后,清军的攻势戛然而止,此时已是顺治二年的二月初。在济尔哈朗和多铎率军出征的时候,京城发生了两件大事。
这事还要从均田政策说起,朝廷推行均田之策,给愿意剪发的百姓编户分田,纳入汉军八旗。丁男分田五十亩,丁女分田二十五亩。
清承明制,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二百四十步这个数字,已经将近两千年没有发生过变动。自汉武帝统一全国田亩步数,一律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后,历朝历代都沿用此数字。
只不过一步的距离有长有短,导致各朝的田亩大小各不想同。
中国古代没有平方的概念,广指的就是面积。广二百四十步,其实说的是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二百四十平方步。但在古人口中,还是二百四十步。
左右脚各迈一次为一步,明制以五尺为一步,一尺约合如今32cm。二百四十步的田亩,一亩地相当于现在的614.4平方米。
按照朝廷定下的分田政策,一户三口之家,最少也能分得75亩地。在没有机械的时代,想靠人力耕作完七十多亩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为了方便百姓耕地,官府承诺免费租借耕牛。已经给出了承诺,肯定要做到,徙木立信的典故大家都知道。
而且农耕是天下一等一的大事,尤其这次还是大清入关后的第一次春耕,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顺治元年的冬天,各地急需耕牛的奏折就已经出现在了代善的案上。经过统计,各地一共需要耕牛六十多万头。就这个数据,还没有将新打下来的陕西和湖北算上。
六十多万头牛,就算把代善卖了,估计都拿不出来。代善只能把算盘打到了福临头上。辽东缺牛,中原缺牛,可草原不缺牛啊。
“陛下,最多再过两个月,各地便要开始春耕。官府承诺的耕牛尚缺六十万头,您得想想法子。”
福临还在准备万寿节的事,穿越到这个时代近两年,还没过过正儿八经的生日。如今也到了要办的时候了,有些事儿,他还准备趁着万寿节的时候给推出来。
接到代善求见的通报,以国事为重的福临自然立刻接见。没成想,代善找他竟然是向他要耕牛,还是六十万头。乍一听这个数字,着实把福临吓了一跳。
“皇伯,六七头牛,朕想想办法还能给你弄来。可你这六十万头,就是把整个紫禁城拆了,朕也没法给到你呀!”福临的小脑袋瓜连连晃动,示意自己没有这么多牛。
代善来找福临,肯定是已经想好了办法的,不至于让福临凭空变出几十头牛来。“陛下,您没有,科尔沁草原有呀!您只需要和两位太后提一下,说百姓等着牛耕田,朝廷等着秋收。这几十万头牛,不就有了嘛?”
“科尔沁草原,这倒是个好方法。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从草原那边赶牛过来,还来得及吗?”这一来一回,中间花的时间可不少,福临就怕时间来不及。
“直接将耕牛赶去各省,大体上来得及,就算晚也晚不了多久,不至于耽误春耕。”代善都在心里盘算过了,大清现在占领的几省,大多数和草原接壤,直接将耕牛从草原赶去各省,能节省不少时间。
“此事宜早不宜迟,朕现在就去和两位额娘说。”
说做就做,福临定下主意,就迈开步伐,带着三德子等人前去乾清宫。
大清如今百废待兴,福临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了关键之处,紫禁城一直没有得到修缮。以至于两宫太后依旧住在乾清宫,福临自己则住在武英殿。
乾清宫里,哲哲正在逗弄博穆博果尔,自从带上孩子后,哲哲的精神状态一日好过一日。大玉儿则在向苏沫儿取经,准备替福临和娜图缝制一件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