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八年,九月丙午,朔望朝,经内阁首相代善上书,福临用印,大清颁布了新君登基后的第二道诏书。
严格来说有五道诏书,其中包括两道皇太极下给朝鲜的遗诏,以及福临颁布到朝鲜国、外藩蒙古的新君即位诏,开科取仕诏,毋分官吏诏。
皇太极的遗诏,颇有大撒币的味道,以至于福临的即位诏只给了两地一点点赏赐。
虽说新君给你们的赏赐只有一点点,诸如鞍马皮毛之类的。但是根据大行皇帝遗诏,会给你们减免一定额度的岁贡。
就比如粗布,本来需要岁贡七千二百匹,皇太极的遗诏就规定,减二百匹。其他各类岁贡物资,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同时,皇太极的遗诏里还提到了一件事。他听说大清的使臣前往朝鲜国,会跟大明的使臣一样索要礼物,觉得这不是善政。
“朕闻本朝使臣,仍照明国使臣旧例馈遗,致累民人,殊非善制。今将馈遗本朝使臣礼物,裁减着为定例。”
本来只是索贿行为,现在变成了制度。好在皇太极体谅朝鲜国人民也不容易,大幅度削减了份额。
按照明国制度,朝鲜国王给正使的礼物包括:鞍马二匹、空马二匹、绵五百五十七匹、纻丝一百六十二匹、布六百五十匹、银二千五百五十九两。
而且不光是正使,使团所有成员都要送礼,只是份额不一。
皇太极在此基础上削减了大半,也算是善政了罢?
即位诏和向朝鲜撒币诏,不过是开胃小菜,重头戏是后面两道诏。
当日密谈之时,福临很满意济尔哈朗的态度,但是现在还不是改八旗之制的时候。
“皇叔有此心,朕心甚慰,不过八旗制度牵连太深,不宜轻动。现在要紧的还是将其他官制完善,尽早开科举。”
福临让济尔哈朗和范文程回去以后多想想官制的事情,明天再和代善以及其他议政大臣一起商讨,尽早将制度确立下来。
对于这件事,福临比较看重,而且也比较着急。免得入关之后,还要沿用明朝的官制和官员。他可不太相信明朝那些官员的操守,明朝能够灭亡,各级官僚至少出了四分力。
救灾之事已经步入正轨,福临不去也没什么影响,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孩子啊。不过学堂的同学依旧要去施粥,或者干些别的什么事。
这帮人家里非富即贵,根本不知道民间疾苦,何不食肉糜说的就是他们。至于福临自己,多年社畜下来,体验过的民间疾苦已经够多了。
十四日,也就是和济尔哈朗、范文程密谈后的第二天。福临观政结束后并没有离开,而是将众人留了下来商议大事。
福临旧事重提,要定官制和科举之制。
代善这几日也在思考此事,正好昨晚多铎回来了,代替外出征战的多尔衮暂行辅政之事。他便和多铎通了下气,告知他朝廷要定官制。
制定官制绕不开两白旗,方案要想得到施行,必须征得两白旗的同意。
代善手底下也有汉地文人,这些人见主子问策,纷纷献计。不过他们的计策让代善听得脸色发青,然后不耐烦的将他们赶走了。
这些人提出的政策就是效仿明朝制度,但是不设司礼监和厂卫,权聚于内阁,还要优待士人准许免税之类的。
这群人一点都看不清形势,赶走他们以后,代善也不得不感叹一句“范文程这样的人,还是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