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新年将至
阮小二本来说击败官兵一个弟兄也不损伤,是夸海口。
却未曾想到,这官兵居然一触即溃。
只有他三兄弟与敌人正面交战,砍死了几个,剩下死的一百多官兵,都是弟兄们追着溃逃的官兵杀死的。
“倒真和雷横、朱仝说的那样,这官兵根本不顶用,若有个好汉领头,还勉强能打,一旦没有绝对的优势,便一触即溃,望风而逃了。”
阮小二看着众兄弟们打扫战场,向着两个兄弟感叹着。
那阮小五也道:“本以为他俩人说的不过是郓城县的样子,却不想这济州府来的官兵也是这个样子。若天下各处的官府都是这个样子,这赵官家凭什么坐稳这个龙椅?”
阮小七拿着一根枯草根,剔着牙,满脸的不痛快。
本以为这次抢下这个差事,能下山来好好厮杀一番,却不想根本没有动几下手,就结束了。
完全就是下山来溜达了一圈,简直是什么都没干成。
听着两个哥哥在那里闲谈,他也插起了嘴。
“府主说了,这大宋朝廷到底还是占了大义,笼落了一些人,各地的反贼又不成气候,固然能闹的起来,却也无法伤筋动骨。各处的官兵虽弱,到底也能打一打,更不必说西北那边的精锐在整个天下的实力都算是独一档。”
阮小五听了一笑。
“依照咱们梁山的实力,恐怕这附近没什么人能对付咱们了。不知道闹大了,这大宋朝廷会不会调那西北边军来打咱们?”
阮小七将草根从嘴里吐掉,啐了一口唾沫。嘲笑他的五哥。
“五哥,你听讲的时候又懈怠了吧?这些府主不是都说过吗?”
阮小五听小弟这样说,自己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李世民不仅用军纪严格要求这些人,还时常的要给他们上一上课。
以前专注于教导史进,如今便干脆的将这伙人但凡有空的都揪到一起听他教导。
有时候让吴用给他们讲讲文化课,有时候自己给他们讲讲天下大事,讲讲兵法。
有时候让王进给他们讲讲大宋军中的一些细节,也有时候把他们都拉到校场上,让周侗一一的指点指点众人的武艺。
练武艺还好说,只是学认字儿、学兵法却让众人头疼,唯有阮小七年纪轻,接受力强一些,他们三兄弟数他学的最好。
阮小二身为老大,自然要沉稳持重,为弟兄们做个榜样,也努力的去学。
唯有阮小五学的最差。
“府主说了,凭咱们梁山的本事,迟早要让这大宋朝廷摁不住,只能调那最精锐的西北边军来收拾他们。”
阮小五说道:“听说西北几个经略使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恐怕不好对付呀。还有那本朝第一好汉刘法,府主想到了这一步,难道没想想该如何应对?”
“五哥,你就放宽了心吧。听府主说,西北边军马上要和西夏开战,一两年内哪有功夫理会咱们?如今北边的辽国现在也弱,大宋官家似乎也有些异动。打西夏要他们上,打辽国要他们上。打咱们还要他们上,这样一支疲惫之师,府主才不放在眼里呢。”
无知者无畏,懂得越多,越有敬畏之心。
三兄弟里,阮小七懂得最多,自然对李世民那一身本事,那满脑子的兵法战略最为敬畏。
李世民说不怕他就不怕。
阮小五一听,也是这个道理,他们梁山还真是个有前途的地方。
“府主厉害是厉害,这梁山倒也是个好地方,就是管的太严了。”
“好了,莫要多说了,收拾东西回去吧。”
阮小二制止了弟兄们的闲谈,看战场打扫的差不多了,便带着兄弟们撤回。
回到梁山,周侗也报告了情况,果然,一路上秋毫无犯,李世民心中大慰。
不仅赏了他们一些钱,还放了一天假。
阮小二高高兴兴的拿着钱,要趁着现在有时间,找个金匠。
打两根金钗。
一根给自己的婆娘,一根给老娘。
自己老娘原本有根银钗,是爷爷辈传下来的,被阮小五摸走了。
李世民虽早早的赏了这三兄弟许多的金银钱财,可带回家的钱都被老娘和婆娘给收起来了。
只把那些东西当成家底子来用,不肯随意取用。
“二哥,走,耍子去。”
阮小五乐呵呵的把钱在手里掂来掂去。
“你自己去吧。”
三兄弟便分开,各忙各的去了。
却说何涛他们损兵折将,死了一百多人,又跑散了一百多人。
到了安全的地方,等了一等,却也没把人凑齐,最后只剩下两百人,他们也只当那些人全都战死了。
被那三个山魈待人一冲,众人皆是心中恐惧。
本就不打算与梁山为难,想老老实实待在郓城县的,没想到这梁山的人居然先动手。
不过你动手便动手吧,反正我自己没死。
何涛他们更不敢再触梁山的霉头。
只快马加鞭的到了郓城县县城,见了。那县尉与一班小吏,交接了公文。龟缩在县城之中,再也不敢外出。
这消息自然也是传回了济州府尹和团练使对他们损兵折将的消息并不关心。
“刮钱要紧,不必管他们。请让他们再嚣张一时,开春之后,咱们大兵到达,顷刻间把他们化为齑粉。”
济州府旁的不管,只抓紧时间搜刮钱财。
短短几天内,已经新得了一批,送了上去了。
果然,送上去之后,郓城县县令死亡的罪责便迟迟没有判定。
那板子高高的举起,始终没有落下。
好些天过去,只有第一天来了个几百里加急,挨了一顿臭骂。
一批钱送上去,连续几天,再也没有见到一句难听的话。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济州府要动手,百姓们很快就都反应过来了。
梁山杀了郓城县县令,早将这件事儿掀了个底朝天,整个济州府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便是在整个山东,也是极为震动的。
板子没落到自己的头上时,百姓们还心存侥幸。
这官府一有动静,脑袋里的那根弦儿瞬间就触动了,立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家家户户也赶紧收拾东西,准备逃了。
地留不住,家里的钱也留不住,还不如现在赶紧收拾了仅有的一些粮食、钱财、衣裳什么的家私逃走。
郓城县没人管,没人问,全部落到了梁山的掌控之中。
靠近梁山方向的几个大镇,在那街角路口,梁山居然直接插了旗,布置了据点。
代替了官府执行职责,只是那个县城始终不去动。
整个郓城县分成了两个天下,一个便是被那官府掌控却丝毫不冒头的郓城县县城。如今好像成了孤岛一般。
梁山与百姓们打成一片,他们完全视而不见。
得益于官府的失职,倒是狠狠的方便了那些前来投靠的百姓。
百姓们拖家带口,带着行李都不用赶到梁山,只要到了郓城县,很容易便可以与梁山的人接洽。